为什么70岁的大叔临终前不肯看病?

七旬大叔临终不肯看病,健等保健品店开门拿“药”。

三年来,四川宜宾的郭大爷痴迷于各种保健品(器械),不仅花了1.3万元拆迁补偿款,还花了妻子多年收垃圾积攒的4万多元。老人突然去世,没有给女儿留下遗言,但保健品摆满了大半个房间。即使在发病时,郭也拒绝去医院治疗,而是希望卖保健品的店天亮后开门“吃药”

郭原本认为按照“老师”的要求吃保健品可以活到120岁。

拒绝派医生

“静香华寿开门吃药就好了。”

65438+2月4日凌晨3点半,郭武英接到电话说父亲病危,急忙赶到300米外的父亲家。当时父亲坐在沙发上,气急,上气不接下气。“这么凶,等蝎子来了赶紧去医院。”郭拒绝了女儿的要求,称前天上午在“京乡华寿”家居生活馆试吃了一瓶商家宣传的药水,效果很好。“早上静香华寿开门,吃药就好了。”没想到,这句话成了郭的遗言。

65438年2月3日上午,他的妻子文和郭到离住处几百米远的文馨苑小区,参加在小区二楼一个单元房举行的健康讲座。前来讲课的“苗某”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款名为“苗岭蜜蜂枸杞天然蜂王浆口服液”的产品。为了验证效果,老师还打开一个小瓶子,把瓶子里的液体喂给包括郭在内的多位老人吃。

4日凌晨2时许,文听到郭的房间里有动静。起床后,他发现妻子呼吸非常困难,喊着心口疼,心口闷。"我说要通知我的女婿,但他禁止我这样做."文说,郭被她扶到客厅的沙发上,以为病情会有所缓解。已经快3点了,郭的情况似乎越来越糟。无奈之下,文躲在的房间里,悄悄通知了女儿和女婿。

凌晨3点45分,三女儿郭武英赶到老人住处。她回忆说,当时老人虽然很不舒服,但意识清醒,不仅能说话,还能回房间给女婿拿烟。后来几个女儿商量了一下,决定马上送父亲去医院。

凌晨4点,郭被大女婿王兵强行背在背上,一路小跑来到几百米外的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

凌晨5点,家属被告知“病情严重,必须马上转二院。”于是,郭被送进了第二医院的急救室下了救护车。

凌晨5点35分,医生告诉家属“人已经死了。”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出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上,死亡原因为:“高血压危象伴急性心力衰竭。”

最后的遗迹

“堆积如山的保健品,很多还是包装得很好的。”

郭去世后,女儿们清理老人的遗物,发现老人的积蓄已经用尽,只有1600元现金。

郭所在的宜宾市南岸区龙湾路正祥社区是一个安置小区。2002年,58岁的郭和他的妻子文得到了1.3万元的安置补偿款。这笔钱,四个女儿没有问,文不识字,一直由郭保管。

“我父亲从2004年开始领养老金。当初才295元,今年刚好涨到1.700元。”郭武英无奈地告诉记者,“他的钱都花在保健品上了。”老人三年前开始接触保健品。从那以后,他就像着了魔一样把保健品带回家。无论女儿女婿怎么劝,都没有效果。郭武英告诉记者,父亲买的保健品很多根本没打开,堆了一屋子。

记者来到老人居住的正祥小区(二期)的家中。亲戚们在帮文清理郭留下的保健品。郭的黑白头像被放在保健品中间,家属难以平静。记者看到,偌大的客厅里密密麻麻摆满了保健品,几乎无处可去。从“长白山野山参”到“豹胆药酒”,从羊初乳到维生素,内服外用皆可。除了保健食品,还有大量的保健器械:净水器、按摩器、磁疗仪、理疗仪、理疗床垫等等。

除了客厅,郭居住的卧室里还有大量的被子、枕头等物品。“他曾经说过,这些被子和枕头有治病强身的功效,睡觉也不会生病。”71岁的文回忆说,郭曾告诉她,她可以“活到120岁”。

在整理遗物的过程中,郭的孙子小刘在老人衣柜的角落里发现了一瓶包装精美的牌葡萄酒。文告诉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这瓶酒也是郭从保健品公司带回来的。“讲课的老师让他保管20年。20年后,老师将这瓶酒收回,回收价20万元。”

痴迷保健品

三年花了10多万,老婆还在捡垃圾。

郭和他的四个女儿没有正式单位,生活并不富裕。文吉杰告诉记者,虽然她已经在镇上呆了十多年,但她一直在捡垃圾来补贴家用。“早上四五点出门,晚上八九点回家。”文说,他不识字,家里所有的存款都由老伴郭保管,他的退休金也全是老人出的。

“大概三年前,我爷爷开始跟着别人去听课,小区附近的一些老人都来找他。”孙子小刘告诉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家里人一直反对,劝爷爷不要信,但郭“好像被洗脑了,根本听不进去”。慢慢的,家里人发现老人每天带回家的东西多了。记者从其家属提供的一张收据上看到,只是一张盖有宜宾小道源商贸有限公司财务专用章的“睡絮”,价格为19980元。

文告诉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郭在接触保健品的前两年,都是一个人去上课,拿免费物品,买产品。郭武英回忆,父亲郭2015在保健品上花了3万多元。2016花了7万元;2017花了近4万。文告诉记者,郭花完所有赔偿款后,还让她把捡垃圾省下来的4万元拿出来,全部买了保健品。“你不给他,他就骂人。”

郭武英介绍,老父亲非常热衷于参加各种养生讲座,足迹遍布宜宾南岸、老城区乃至江北。卖保健品的业务员经常给他打电话,甚至跑到敬老院。郭留下的一部手机里,只保留了女儿、女婿等9个亲人的电话号码,但在5438+2月的前三天,有5个陌生号码打了18个电话;老人仅有的27条短信中,有一个自称“小谢”的陌生号码,发了4条短信。

患病而死

“留下的钱包里全是保健品会员卡和护理卡。”

小刘得知爷爷生病后,经常从医药公司购买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的药物,但郭过了两天就停药了,换成了保健品。就连从医院拿回来的药,也会被老人悄悄扔掉。“他不会相信医生、药品、保健品和讲课的老师。”郭武英说。

郭武英告诉记者,经正规医院诊断,老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随着病情的恶化,文应郭的要求,开始陪同他参加讲学。“老师常说吃(用)他们的保健品不仅能治病,还能活到120岁。

在郭留下的一个钱包里,有大量的会员卡,有京乡华寿社区家居生活馆、神丰品质生活馆、康佳宜健康管理中心(阳光惠民福利卡)、成都金钱豹酒业有限公司的贵宾卡,还有其他保健品、护理卡等。

郭去世后,其家人找到“京乡华寿”社区家居生活馆,退回部分保健品,退款金额6600元。

“京乡华寿”社区生活馆

注册名称为“宜宾市翠屏区小刘食品经营部”

郭和文经常去的“静香华寿”社区生活馆,营业执照显示是“宜宾市翠屏区小刘食品经营部”,位于文馨园小区1单元二楼,距离正香小七(二期)约300米。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注意到,这是一处由居民楼改建的经营场所。在类似会场的营业空间里,只有半个靠窗的小房间,摆放着货架,上面陈列着油盐酱醋、米粉、牙科器械等商品。小刘食品经营部法人代表刘告诉记者,这个地方只经营货架上陈列的日用品,不卖保健品。

但记者在这里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空荡荡的大厅里,不仅有血压计、足底按摩器等。,也可用于雾化眼保健中成药的仪器。记者赶到时,至少有四位老人正在使用足部按摩器,一位老人正在抽眼睛,另一位老人正在测血压。老人们陆续来到现场,要求工作人员在一张纸上盖章。工作人员会悄悄跟老人耳语几句,催他赶紧离开。

当记者到达时,大厅里的老人们正在谈论郭的死。一位情绪激动的老人指着大厅角落里的一条横幅说:“人家写得明明白白,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病,也没人强迫他买。”另一位老人告诉记者,现在的保健品确实很多,而且有一部分是骗人的,让大家无法辨别真假。“上市前相关部门要监督检测,只有有用的才允许上市。”

文吉杰说,当天的健康讲座中,“苗某”开了一瓶“苗灵峰枸杞天然蜂王浆口服液”,喂到老人嘴里,又把玻璃瓶拿了回去。虽然文不能提供产品和玻璃瓶,但仍在这里做保健的张伯伯(化名)老人花了2300元买了五盒,每盒60片,用量是一年。“他说这个可以防癌、抗癌、降血压、降血脂,可以贴在心脑血管。”“苗某”告诉老人们,没病的话可以三天吃两片,有病的话一天一片,甚至加大剂量。但是,老人们并不清楚这种口服液的生产厂家。

保健品市场乱象不知害死了多少老人,为什么不能监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