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原则
在丝虫病防治中,普查和灭蚊是两项主要措施。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地区,防治工作应转入监测管理阶段。早期发现患者和携带者,及时治愈,不仅可以保证人们的健康,还可以减少和消除传染源。普查要针对所有1岁以上的居民,要求95%以上的居民接受采血。主要治疗药物为hetrazan (DEC)。海洋群体对两种丝虫病均有杀灭作用,对马来丝虫病的疗效优于班氏丝虫病,对微丝蚴病的疗效优于成虫。我国海洋生物常用的疗法是班氏丝虫病4.2g7天疗法;1.5 ~ 2.0g治疗马来丝虫病3 ~ 4天。患者服药后,可能因微丝蚴大量死亡而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为了减少海洋细菌的副作用,在防治工作中广泛使用海洋细菌的生药盐。按照每人每天平均摄入50毫克海洋细菌,制成浓度为0.3%的药用盐。食用半年后,中低流行区微丝蚴阳性率可降至65438±0%以下,副作用轻微。我国研制成功抗丝虫病新药呋喃唑酮,既能杀灭微丝蚴,又能杀灭成虫,对两种丝虫病均有较好疗效。总剂量为140mg/kg体重,连续用药7天,班氏丝虫病疗效优于海生生。
皮肤肿胀的受试者除了用海群生杀虫外,还可以用中药和桑叶注射液加捆绑疗法或烤绑疗法治疗。阴囊象皮肿和鞘膜积液患者可通过鞘膜手术治疗。乳糜尿患者,轻症患者休息后可自愈;也可用1%硝酸银肾盂冲洗治疗。在严重病例中,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淋巴管-血管吻合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见“医学节肢动物”一节蚊子。在基本消除丝虫病地区加强流行病学检测,应注意:①对原阳性病人进行复查和复治;弥补过去没有考过的;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发现患者及时治疗,直至转阴。(2)加强血检阳性户的蚊媒监测,发现被感染的蚊虫,即以感染户为中心向周边人群扩大血检和灭蚊,清除疫点,防止进一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