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解释和治疗足跟痛?
足跟痛多由足底筋膜创伤性炎症、跟腱周围炎、跟骨皮下滑囊炎、跟骨骨刺、脂肪垫变性引起,多与慢性劳损有关。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肝肾精血亏虚,筋骨失养,寒湿或慢性劳损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受阻所致。
临床上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足跟或足底酸痛或针刺样疼痛,行走困难,足跟疼痛,长时间行走或站立时加重,活动片刻后稍减轻。由于本病与肝肾有关,部分患者伴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脉弱等症状。
药方:熟地黄20克,山药20克,山茱萸10克,牛膝15克,鸡血藤30克,络石藤15克,海风藤15克,菟丝子15克,木瓜20克,白芍30克,路路通15克。杜仲15g,桃仁10g,红花10g,乳香10g,没药10g,炙甘草5g。十剂为一疗程,每日一次。1200克浸泡一小时后,文火煎制至药液800克左右。每餐250克,早、中、晚餐后半小时服药。轻者一个疗程即可治愈,重者三个疗程即可治愈。疗效总体不错,祝你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