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穿刺引流和我说的不一样吗?我说的是从大脑往肚子里插一根管子,帮助排水。

我说的穿刺引流和你说的不一样。你说的是在头部打一个1cm左右的洞,植入一根软管。然后把积水排掉。我说的是在头部打一个3毫米的洞,植入一个中空的穿刺针。两者都是微创治疗方法,但有很大的区别。你说的是软渠道技术,我说的是硬渠道技术。

硬渠道技术与软渠道技术的比较

1硬通道技术2软通道技术

新技术——90年代末在国内兴起并迅速传播。老技术——五六十年代用的,直到最近几年都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置管省力快捷。颅骨自锁技术不易脱落,患者活动不受限制。人造头盖骨既费力又费时。需要缝合,容易脱落,病人活动受限。

以电钻为动力,能快速穿透颅骨和硬脑膜,颅骨和硬脑膜之间不易撕裂(穿刺时穿刺深度由限位器固定)。手锥无力缓慢,容易在颅骨和硬脑膜之间撕裂,形成新的血肿。

进针过程:将塑料针芯插入三通,前端形成钝头。进针过程中没有切断神经和血管,患者只是被一次性针迹所伤,脑组织损伤轻微。进针过程:由于钻孔的孔径与软管外径不匹配,软管无法固定。进针过程中,软管在脑组织内来回摆动,对脑组织造成很大伤害。

血肿清除过程:靶点固定,针体不摆动,不切割血管和脑组织,血肿清除过程对脑组织无额外损伤。血肿清除过程:目标不固定,软管会随着患者头部的摆动和脑组织的波动而移动,对脑组织造成很大的损伤,血肿清除过程对脑组织有额外的损伤。

密封性好,针周围无缝隙,有利于血肿引流。没有渗漏,没有感染。密封性差,软管周围有缝隙,不利于血肿引流。容易漏,容易感染。

双通道设计。冲洗和引流同时进行,以保持颅内压稳定,防止再出血。单通道进出。引流和冲洗交替进行,使颅内压时升时降,难以控制,导致再出血。

再次冲洗时,引流管内的旧液体不会被冲回颅内,不会造成颅内感染。再次冲洗时,引流管内的旧液体被反冲洗到颅内,容易引起颅内感染。

再出血时,在注入止血和冲洗液的同时引流血液和液体,可防止再出血而不引起颅内高压。再出血就处理不了了。

可用于治疗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不能用于治疗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还可用于治疗颅内脓肿、囊肿等。肿瘤后装放射治疗:颅内压传感器植入;做活检等。单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