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是谁?你是哪个朝代的?

“甲骨文之父”

1899年秋,清代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是元明清时期建立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和高等学府,国子监作为本机构的最高主管机关祭酒)。王得了疟疾,太医请他看病,太医给他开了一个方子,其中只有“龙骨”一种药。王立即让家人去宣武门外的大仁堂菜场买药。当王把药拿回家时,惊奇地发现,上面刻着非常简单的字。王在金石学方面颇有造诣。经过仔细研究,他初步断定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代人写的。

举世闻名的甲骨文之城,就是因为这个纯属偶然的机会,重见天日,王也因此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另一个版本

但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认为,最早发现甲骨卜辞的人不是著名的山东人王,而是天津人王翔(1876-1965)。

李说,“我1961年北京大学毕业,到天津美术馆工作。我见到了天津文史馆馆长、著名甲骨文专家王翔先生。王祥先生曾多次向我介绍殷墟甲骨文的初步发现及他和孟光辉先生(1867-1939)对殷墟甲骨文的收集和研究,并多次说甲骨文是王解放后患疟疾时发现的。是没有根据的。”

李向人们展示了这些甲骨的另一个传说版本,根据王祥的叙述: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以前,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收割花生时偶然捡到了一些甲骨文,但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它们的珍贵价值。直到1898年,魏县古董商范寿轩在天津卖文物时,告诉王祥,河南出土了一些有文字的古版。当时正好著名书法家孟光辉也在场。孟广辉认定这些“古版”可能是古代简单的攻略,于是催促樊寿轩去买。第二年(1899)秋天,范守玄从小屯村买了一批甲骨带到天津。孟光辉和王翔轻轻拂去身上的灰尘,看到甲骨上的文字,惊叹不已。他们觉得这些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的来源不同寻常。但两人当时都不富裕,只能以一字一两银子的价格买一些甲骨。其余的甲骨由范守玄带回北京,卖给了王。

后来,王翔开始研究甲骨文,并撰写了中国最早的甲骨文字典《石论》等专著,而孟光辉、王在这方面没有留下任何著作。李认为,王襄不仅认识并系统研究了甲骨卜辞,而且“应该是发现甲骨卜辞的第一人”

学术界争论已久。

其实,关于甲骨文是何时、由谁最先发现,以及由谁认定为商代遗物的问题,学术界早有争论。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年代,至少有1,894,1,898,1,899,1,898-1,899,1,900等等。甲骨文的发现者有王、王翔、孟、刘鹗、段方、胡适查等人。但学者们经过论证,最终认为发现时间为1898或1899,发现者为王翔或王更可信。

来自齐鲁晚报,刘春·莱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7月10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