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补肺脾肾,老中医:有些人不宜多吃。
土豆得到了大地的气息。
什么是地气?我们之前说过,很多中药要炒好后摊放或者埋在土里,才能去火去毒,去土气。
土味就是甜味,土五味对应甜味。
炒过的药材都是干的,有火毒,所以撒在土上就是利用土的平和凉气来消除药物中的火毒。
土壤平和、纯净、凉爽,所以长在土壤里的土豆也会平和、纯净,这样可以补脾胃,吃了也不容易觉得饿。
土豆的粉性意味着气滞。
土豆煮熟后都有一定的粉质特性,即使是生的也能磨出淀粉。
粉,意为停滞。
气滞就是阻塞人体的气,导致气不畅。
所以土豆不宜多吃,尤其是气虚的人。吃多了会出现腹胀、无力等症状。
现在有一种说法,吃土豆可以减肥。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
确实有少部分人吃土豆可以减肥,但是更多的人因为气机不畅而肥胖。如果他们多吃土豆,他们的气会进一步受阻,越吃越胖。
山药,又名山药。
山药是餐桌上常见的土豆。在《神农本草经》中称为怀山药,原产中国。
土豆是部署;山药是制剂。
据说古人种山药是先拿一根棍子,在土里打一个洞,然后把一片有芽眼的山药扔进去,让它长到饱满。
山药都是规则的圆柱形,像棍子一样,很直很圆。还有形状不规则的山药,可能是因为事先没有打洞。
事先打个洞,在预先安排好的空间里生长,这叫山药。
后来,有一个叫李煜的唐代宗。为了避讳皇帝,只能把玉字改成药字,叫薯药。
后来,因为被称为赵部,马铃薯药改名为山药。
这种情况在其他药物中也出现过。例如,为了避免康熙皇帝叶璇的禁忌,玄参被改为申远,硫酸钠被改为元明粉。
山药的生长期很长,一般在清明节前后种植,初霜后采收,甚至在冬季甚至次年春季采挖。
有四季的乡村风味,所以味甘,养脾胃。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是养生之药,能补肺脾肾。
山药色白,入肺,肺湿。山药粘液多,能润肺。
它长在土里,能入脾。
它可以钻到土壤深处,所以又进入了肾脏。
入肺、脾、肾,能调理排便,强筋壮骨,清虚热,长肌肉,使人皮肤丰满,故可作为日常食品食用。
山药非常好种,河南省的怀庆府(今焦作、济源、新乡)最好。地处中原,乡村气息浓厚。这里的山药叫怀山药,简称淮山。
山药补脾养阴。
有的人不想吃饭,舌头很肥,舌头又厚又腻,感觉胃不畅,没有力气,困。他认为是脾虚吗?
脾虚吃点山药,但是越吃越没精神。山药不是健脾的吗?吃完怎么会这样?
因为山药养脾阴,所以适合舌淡细弱干瘪、口干舌燥、脾阴虚的人食用。
中焦重湿、脾阳虚的人不宜吃山药。
健脾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中焦湿重,脾阳虚,用麝香、佩兰、茯苓比较合适,山药不合适。
山药健脾是很笼统的说法。只有脾阴虚的人才适合吃山药。
山药还有解气的作用。凡是肿毒气滞的人,都要避免吃山药,即使是作为食物,也要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