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的定义是什么?
什么是蔬菜?国际医学界对“植物人状态”的通用定义是“持续性植物人状态”,简称PVS。所谓植物生存状态,往往是颅脑外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意识长期障碍,如脑缺血缺氧如溺水、中风、窒息、神经元退行性改变等,表现为患者对环境无反应,对自身及周围完全丧失认知能力;患者虽能吞咽食物、入睡和醒来,但不分昼夜,不能随意活动四肢,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能保留机体生存的基本功能,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PVS不同于“脑死亡”。“脑死亡”患者永远无法存活,其主要特征是自主呼吸停止和脑干反射消失。PVS患者有自主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可正常,但无言语、意识、思维能力。他们的“植物人状态”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昏迷。由于患者有时能睁眼环顾四周,似是清醒的,故又称为“清醒昏迷”。什么样的人可以被定义为PVS?目前国际学术界仍有不同意见。有的人认为已经昏迷3个月以上,有的人认为要昏迷6个月以上,但大多数人坚持认为只有昏迷超过12个月才能定义为“植物人”。由此可见,大量苏醒并恢复意识的患者,基本都不是严格科学定义上的植物人。真正植物人觉醒的案例还是很少的。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定义这些“植物人”呢?从医学角度来看,这些患者其实是“长期昏迷”患者。昏迷在临床上被定义为闭眼的无反应状态。昏迷超过1个月称为长期昏迷(有人认为超过2周就是长期昏迷)。长期昏迷还可分为昏迷、植物人状态和轻度意识状态。如果昏迷病人存活下来,植物人状态或微醒状态就开始了。关于区分和区别植物状态和微醒状态,有很多不同的意见。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提出,确定植物状态时应满足全部四个标准和条件:①没有证据表明按命令行事;(2)没有可以理解的口头回应;(3)没有可辨别的言语和手语来表达交谈和交流的意图;(4)没有任何定向或自主运动反应的迹象。轻度清醒状态定义为:①根据命令重复但不协调的动作;(2)有可以理解的文字;(3)通过可识别的语言或手语进行交流和反应;(4)对定位或随意移动有反应。如果能满足以上四个标准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将患者归类为轻度觉醒。长期昏迷的病人苏醒并不是医学奇迹,在临床上很常见。一项回顾性调查数据显示,10%-50%颅脑外伤后长期昏迷的患者能够苏醒。目前,国内外对颅脑外伤后长期昏迷或植物状态的治疗有许多专门的康复单位和机构,并对颅脑外伤后长期昏迷或植物状态的患者建立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和综合治疗措施。例如,美国国际昏迷康复研究所(ICRI)自1977成立以来,已经治疗了250多名植物人患者,其中92%的患者从长期昏迷中苏醒,35%的患者生活能够自理,57%的患者身体、精神和智力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只有4%的患者没有变化。考虑到这些患者在入院时已经处于昏迷或植物人状态超过6个月,这些统计结果是令人鼓舞的。长期昏迷患者苏醒的确切机制,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答案。对175例(男131,女44)重型颅脑损伤后长时间昏迷的患者进行唤醒治疗后,110例患者恢复意识,大部分在昏迷3个月内恢复意识。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表明,长期昏迷患者能否苏醒,取决于患者是否有原发性脑干损伤、脑疝、外伤、年龄等因素。有人认为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患者的苏醒是一个自然恢复过程,醒神疗法没有效果。尽管如此,世界各地的医生并没有放弃努力,坚持常规的康复训练和全面的苏醒治疗,以期促进长期昏迷的患者苏醒过来。目前积极的方法有:使用对大脑有营养作用的药物、中医针灸和香薰药物、电刺激、高压氧、音乐疗法等。然而,由于临床上对苏醒方法缺乏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或药物被证明或公认对颅脑外伤后长期昏迷或植物状态患者的苏醒有确切效果。此外,值得指出的是,虽然这些长期昏迷的患者已经成功康复,但其中80%以上的患者仍然存在严重的脑功能障碍,如瘫痪、语言障碍、记忆障碍、情绪障碍等。从根本上提高长期昏迷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疗效,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大脑的奥秘有待进一步探索。20世纪前25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很高,达到60%-70%。大多数患者在受伤后几天内死亡,这是严重创伤的直接结果,或者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死于严重的并发症。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急诊监护和神经外科在救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方面的进步,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有了更多的生存机会,死亡率以每10年10%的速度下降。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长期昏迷或植物人状态的患者越来越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也带来了许多社会伦理和经济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颅脑外伤后的严重状态有一个科学清晰的认识,使颅脑外伤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回归社会,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仍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在颅脑外伤急性期,长期治疗预后的推定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实。目前的评估方法无法对任何急性期植物状态患者做出长期预后判断。虽然已经说明脑损伤3个月后仍处于植物人状态的患者不会有明显的恢复,但也有一些文献报道此类患者实现了后期恢复。美国报道,一些患者在脑损伤后4-8个月从植物状态中恢复,尽管一些人仍处于严重残疾状态。另据报道,有1 43岁男性患者在缺氧脑损伤17个月后开始有意识。虽然病人不认识照片中的人,也不识字,但他已经发展到能讲故事和笑话了。此外,在对30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5年随访中,5例患者在1-5年内从持续性植物状态中恢复,虽然只有2例患者恢复到与他人交流的水平。其中1例为61岁高龄女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她处于植物人状态3年,随后恢复到能阅读、看电视、进行简单的数字加减运算、自己吃饭、不需要轮椅、说话流利的水平。人类对大脑的认识还远没有达到揭示其奥秘的程度,很多事情只能称之为奇迹。颅脑外伤后昏迷唤醒的治疗仍存在争议,健康专家对昏迷唤醒治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仍存在分歧。对于颅脑外伤后遗留的不同程度的功能和认知缺陷,患者家属可能需要更持久的关怀和支持。因此,任何能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植物人状态的治疗方法,无论多么微小,仍然值得尝试,以提高颅脑外伤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目前对长期昏迷或植物人状态患者的苏醒治疗和康复还不够了解,只有少数单位和机构参与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在此,还是要呼吁社会各界,尤其是卫生行政和决策部门,对这个治疗领域给予更多的关注。作者简介姜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常务委员,中国神经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神经外科学会脑外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银蛇奖一等奖、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医学成果一、二等奖。主要研究工作姜在颅脑外伤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方面的贡献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亚低温对颅脑损伤治疗的保护作用和机制,建立了一套临床有效的亚低温方法,显著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这一成果已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的数百家医院推广到临床应用。他还在国际上率先采用猴脑(约65438±06℃)选择性超深低温技术,成功复苏脑无血循环60分钟,为临床超深低温无血手术和危重病人抢救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近日,他成功采用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技术,使猴脑在常温下经过10分钟的血液阻断后成功复苏,打破了常温下停止5分钟脑血流不能复苏的观念,为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脑缺血缺氧患者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他成功抢救了3000多名颅脑损伤患者,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成功率达到70%以上。相关链接五大感觉通路助力唤醒治疗目前,包括频繁、高强度的多感觉刺激和体力训练在内的昏迷唤醒治疗计划正在美国得到大力加强。他们的主要依据是大脑具有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修复能力。我们主张对昏迷患者进行高强度的多感觉刺激,认为这种措施会刺激大脑的网状激活系统。网状激活系统主要与唤醒和觉醒有关,通常会对包括疼痛、压力、触觉、温度、本体感受、视觉和听觉在内的所有感觉刺激做出反应。希望这种强烈的刺激有助于患者苏醒,反复刺激有助于训练大脑原本处于“休眠”状态的某些功能。昏迷唤醒疗法的基础在于患者接受外界刺激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刺激可以通过五种感觉通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和大脑接收外部信息的物理通路来进行。视觉在非常接近患者的环境中使用明亮的图片、海报和熟悉的照片来唤醒视觉和记忆。分散视野很重要。让病人坐在病房的不同位置,会扩大视觉刺激。我们可以考虑用电视节目进行视觉刺激,但选择电视节目要考虑到患者受伤前的喜好。通过音乐和电视进行听觉唤醒治疗的时间和内容不应该是固定的,因为大脑有关闭常规声音的能力。与患者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完成听觉唤醒,激发记忆。恐惧反射是听觉功能的最低级。对于视觉刺激,反应的类型取决于刺激的强度。可能吓到正常意识的人的噪音可能不会刺激昏迷的人。因此,非常大的噪音(如直接在病人旁边敲打两个锅、按铃或吹很响的口哨等。)才能得到患者的回应。这个噪音刺激应该是无规律无规律的,因为大脑有关闭连续声音的能力。早在很多年前,护士们就已经意识到与昏迷的病人交谈的必要性。音乐治疗已经成为一些重症监护室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味觉患者的面部表情变化是判断患者味觉刺激是否有效的指征。像其他感官形式一样,味觉刺激的强度很重要。专家建议使用醋、柠檬汁、芥末、酱油、红辣椒和盐作为强有力的刺激。如果患者有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术后插管到位,就更要小心了。薄荷油、桉树(叶)油、大蒜和浓烈的香水可以刺激嗅觉。如果病人的表情发生变化或试图回避,说明他获得了刺激。触觉触觉唤醒可以通过许多方法来实现。洗头和洗澡可以用来改善和增强触觉刺激。磁性衣服和沙鞋将有助于刺激触觉记忆。如果患者身体状况稳定,可以采用进一步的运动刺激。一开始可以做一些活动范围的练习,最后过渡到斜床的应用。最后,病人以俯卧或仰卧的姿势被放在一个很大的球上,以帮助刺激平衡和头部控制。其他活动包括把病人放在垫子上,从一边滚动到另一边。昏迷中醒来的过程,可能类似于婴儿所经历的自我和外界环境的意识发展过程。但是昏迷中的病人无法自己探索环境,需要别人帮助。研究人员认为,大脑可以通过增加刺激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来最有效地学习。但是,有可能完成一个特殊的动作,需要重复上万次。所以昏迷唤醒治疗可以从每天1小时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6-8小时。如果护理治疗方案能在五感治疗中同时进行,那么昏迷唤醒治疗就能达到更和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