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风寒湿侵经络。

主要症状:关节疼痛、肿胀、晨僵,运动后症状变暖或减轻。风偏转者关节疼痛较多;冷偏向的胜者疼痛更剧烈,冷加重疼痛;湿偏的赢家明显肿酸。舌体正常或肥胖,舌淡红或淡白,苔薄白或腻,脉滑或紧。

治疗原则: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处方:蠲痹汤。

羌活6g、姜黄9g、当归9g、黄芪15g、赤芍9g、防风6g、秦艽12g、茯苓9g、桑寄生15g、阿莎丽3g、牛膝15g、甘草6g。

(2)湿热阻滞月经,毒邪炽盛。

主要症状:关节肿胀、微热、红肿热痛、剧烈疼痛、接触加重、活动不利、筋脉紧绷、热毒疼痛、寒痛减少、体热、乏力、恶心、舌红、苔白燥或黄腻或黄燥、脉滑或沉。

治疗:清热利湿,解毒凉血。

方剂:四妙散、犀牛角汤。

犀角15 ~ 30g(水牛角可代替)、栀子9g、黄芪9g、黄柏9g、苍术9g、薏苡仁15g、大黄6g、海桐皮15g、威灵仙15g、金银花。

(3)痰瘀互结,经络不通

主要症状:关节反复疼痛,僵硬变形,无屈伸,关节周围肤色暗沉,疼痛剧烈,不能活动,四肢沉重,麻木,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细涩或弦重。

治疗原则:化痰祛瘀,舒筋通络。

处方:二陈汤合活络效丹。

半夏9g,陈皮9g,茯苓12g,丹南9g,当归9g,丹参15g,乳香6g,没药6g,五灵脂6g,全蝎6g,僵蚕9g,蜈蚣3条。

(4)肝肾不足,邪不散。

主要症状:痹证持续时间长,关节肿胀变形,不能屈伸,疼痛剧烈,活动不便,筋骨紧绷,形体消瘦,潮热盗汗,持续低热,或畏寒喜暖,工作时受寒加重。舌淡或淡红,苔薄或白而干,脉细或弱。

治疗原则:补益肝肾,祛风除湿。

处方:钱虎丸。

虎骨15g(可用狗骨代替)、牛膝15g、熟地黄9g、当归9g、白芍9g、锁阳9g、鸡血藤30g、伸筋草30g、姜黄12g、威灵仙12g、秦艽9g、桃仁6g、红花6g、杜仲6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