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瘟败毒饮在皮肤科的新用途
银芯片
李,男,26岁。初诊时,头皮、躯干、四肢长满从高粱粒到黄豆粒的红色丘疹,顶部布满银白色鳞屑,呈点滴状分布,微痒一个多月。服用复方青黛丸,注射2、胎盘组织液,外用哈西德乳膏、肤松软膏后,皮损无明显消退,不断有新的皮疹出现。问他1个月前患了急性扁桃体炎,到现在还口干舌燥。看他的舌色红,苔黄,脉数。诊断:点滴状银屑病。辨证:热毒不清,积于肌肤。治疗:滋阴清热,凉血解毒。药方为清瘟败毒饮:生地黄30g,牡丹皮10g,赤芍12g,紫草10g,黄芩10g,黄连10g,石膏10g,玄参30g,知母65438+。2诊断:服用10剂量后,皮疹颜色由红变浅,皮疹变薄。少数自上而下消退,无新疹复发。口渴、咽干症状明显减轻。方中去除石膏、黄连,加金银花15克、土茯苓10克,增加解毒消疹功效。服用10剂量后。诊断三:大部分皮损消退,口渴咽干症状消失。以上服用8剂后,皮疹已完全消失。
临床观察表明,大部分银屑病患者在发病前均有心绞痛或扁桃体炎病史,因此多为冬节所致,认为与疫热毒感有关。清瘟败毒饮清热养阴、凉血解毒的功效特别强。处方中生地黄、牡丹皮、紫草、赤芍、黄芩、黄连、石膏、玄参、知母清热凉血养阴。金银花、桔梗、土茯苓解毒利咽;蝉、浮萍止痒;甘草调和各种药物。这样病变消退,症状消失。
氨苄青霉素皮炎
丁某,男,44岁。1天后,因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感到轻微瘙痒,未引起注意。3天后感觉痒,随后面部、颈部、躯干、四肢出现弥漫性潮红。于是停用了氨苄西林,静脉滴注葡萄糖,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地塞米松,氯雷他定,外用氧化锌洗剂,派瑞松等。,而且晚上还是难以忍受,坐立不安,难以入眠。体检发现全身潮红,尤其是胸、背、腹、下肢潮红,有灼热感,口渴,大便黄,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数。诊断:氨苄青霉素皮炎。辨证:中药有毒,热积于血,为皮肤所致。治疗原则:凉血养阴,泻热解毒止痒。加味清瘟败毒饮:生地30g,牡丹皮12g,赤芍12g,紫草10g,黄芩10g,石膏10g,黄连10g,知母10g,玄参300g。白鲜皮12g,蝉蜕10g,地肤子10g,生甘草9g。,水煎服,每日65438±0剂。外用:紫草30克,白鲜皮50克,香油500克,煎干去渣,冷却后敷于皮损处,每日三次。2诊断:内服外用4天后,潮红皮损开始变淡红色,烦躁不安,口渴皮肤灼热瘙痒症状较轻,基本能入睡。其次大便正常,上半部去除石膏、大黄、竹叶,连续服用8剂。外用同上,皮损全部治愈。
这种情况下,除了皮疹、潮红、瘙痒外,还有坐立不安、小便黄、大便干燥等症状,属于中药内服中毒,血热积于皮肤。用清瘟败毒汤解毒,取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紫草、玄参、知母清热凉血养阴;黄连、石膏、栀子、大黄、竹叶清热降热;白鲜皮、蝉蜕、地肤子止痒;药与症相合,使皮损迅速消退。
新用途,解毒消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