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蛇从何而来?

祁蛇是我国特有的蛇类品种,又名蕲蛇、白花蛇、白花蛇、放生斑等。因其蛇头呈三角形,体短而粗,尾细而短,吻部向前延伸突出,故又称蝮蛇。祁门的自然环境极其适宜其生长繁殖,是祁蛇的主要产地。

齐蛇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据说柳宗元《捕蛇记》中提到的“黑白印”也是指齐蛇。

祁蛇全身都是宝,是与麝香、鹿茸齐名的动物药。作为中医的气蛇,性温,味甘,有毒。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风痹、惊风、癣疾、恶疮之要药”,主要用于治疗中风、惊风、麻风、麻、瘫、痿。《蛇蜕》治眼疾居多,以退为进最重要。”蛇胆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解痉的功效,常用于百日咳、咳嗽、痰喘及各种眼病。熬祁蛇可制成蛇油,多用于防止冻伤、烫伤、皮肤皱纹。祁蛇毒具有“抗凝”和“保凝”两种作用,在治疗血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方面更为有用。

齐蛇毒牙长而尖,每次解毒量一般为120至130毫克。护卵时,一次解毒量可达320毫克,足以毒死4个人。可以算是最毒的蛇之一了。祁门民间俗称“五步降”,意思是遇到五步降,就血本无归,无药可治。建国后,随着时代的进步,祁门大力开展蛇伤治疗研究,先后研制出一系列蛇伤药物,疗效显著。过去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摘自《祁门风景》)

(目前还没有图片,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