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非甾体类止痛药?有什么副作用?如何减少副作用?
1,掩饰病情。如果在接受医生治疗之前就滥用止痛药,虽然可以减轻暂时性疼痛的感觉,但可能会掩盖疾病特有的症状,导致医生难以诊断,延误病情。
2、容易上瘾。有些止痛药,尤其是高效止痛药,长期服用会上瘾,也就是对这种药物产生依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以曲马多为代表的中枢性镇痛药被列为二类精神药品,临床上广泛使用,认为非常安全。但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明,不合理使用也会导致成瘾,使用时要注意。
3、引起过敏反应。很多止痛药会引起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特定体质的人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
4、损害造血系统。长期或过量使用某些止痛药会对造血系统和白细胞造成损害,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凝血障碍等疾病。
5、胃黏膜损伤。长期或大量服用止痛药,尤其是空腹服用后,可能会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饱胀、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胃黏膜严重损伤会引起胃出血。有资料显示,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约10% ~ 25%有消化性溃疡,其中不到1%有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6、引起中毒性肝炎。在治疗剂量下,10%的患者可出现轻度肝损伤。长期或大量使用扑热息痛会影响肝功能,导致中毒性肝炎。
7、导致肾功能不全和间质性肾炎。长期或大量服用含非那西丁的解热镇痛合剂可引起肾乳头坏死和间质性炎症性肾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服用止痛药引起肾毒性的报道较多,主要是因为止痛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肾功能不全和间质性肾炎。目前止痛药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占药物引起的肾功能不全的37%,服药长达3个月即可引起,其中消炎痛制剂引起的肾损害占大多数。
8.诱发肿瘤。长期服用一些止痛药可诱发肾乳头状癌、肾盂癌、膀胱癌等。
9.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弱视、嗜睡、失眠、感觉异常和麻木。有些症状不常见,如多动、兴奋、幻觉、震颤等。,且发生率一般小于5%。
10,诱发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可以显著干扰血压,增加平均动脉压。另据报道,服用罗非昔布18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相对风险增加。
11.孕期不良反应。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被认为是诱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潜在因素。怀孕期间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分娩前后和分娩过程中出血;吲哚美辛可能引起一些胎儿短肢畸形和阴茎发育不全。
12,听力受损。长期服用止痛药会导致听力下降。
西康:美洛昔康,罗诺昔康。5昔布:塞来昔布、罗非昔布。6.吡佐酮:安乃近、保泰松十点注意缓解止痛药不良反应。
1,不要随意吃止痛药。当你出现疼痛不适的症状时,不要自己去药店买药,而是去医院检查。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用药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掩盖真实症状,延误治疗。有人认为中药止痛药更安全,没有副作用。其实药物有三方面的毒性,中药也有副作用。有些复方中药止痛药,如关木通,容易造成肝肾损害,使用时要谨慎。
2、根据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强度,正确选择镇痛药。吗啡仅在晚期癌症患者处于剧烈疼痛或内脏绞痛时使用。特别注意不要盲目按广告用药。上市时间不长的新药更要慎重选择。
3.同一种止痛药用的时间太长了。长期重复使用同一种镇痛药物会产生耐药性,不能通过增加剂量来达到镇痛效果,而应及时用其他具有化学结构的镇痛药物替代。需要长期用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在用药过程中观察可能对各系统、器官、组织的损害。
4.不宜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止痛药。同时使用多种止痛药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叠加。要特别注意的是,同一化学成分的多种药物可能以不同的商品名出现,以避免重复使用药物。
5.吃止痛药的时候不要喝酒。酒精可增加镇痛药物的毒性,加重对胃肠粘膜的刺激,即使常规剂量也可引起肝肾损害。不宜与抗凝剂(如华法林)合用,因为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6.不要空腹吃止痛药。特别是阿司匹林消炎止痛药要在饭后服用,以免消化不良,肠胃不适,甚至胃出血。
7、严格按照医嘱或按照说明服药。使用非处方药品种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剂量和疗程用药。如果是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服用。有些患者为了快速缓解疼痛症状而过量服用止痛药,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几率。当你不确定剂量是否合适时,你应该咨询临床医生或药剂师。
8.及时清理家里药箱里的止痛药。除了及时清理那些过期药品,还要注意及时清理淘汰或禁用的药品。不要把止痛药存放在家里孩子拿得到的地方;不要把不同的药物放在一起;药瓶标签上要写清楚药品的名称、剂量和用法。
9.药品不良反应的对策。用药期间如有可疑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咨询医生或药师,决定是否继续用药。必要时应立即去医院,妥善处理不良反应。
10、以下情况应禁用或慎用止痛药: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及近期消化道出血、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药物过敏、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重度高血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细胞减少、孕妇及哺乳期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