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的膜要不要揭下来?

你不用摘下来,贴上就行了。

伏贴,又称三伏灸,是一种起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本着“冬病夏治”的原则,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将中药涂抹在特定的穴位上,治疗发生在秋冬季节的疾病。一般以四贴为一组。根据不同的疾病,要把四个膏药一起贴在背部不同的位置,保持八个小时,才能揭下来。

三伏天按农历计算,立夏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一,第四个庚日(十天后)为中一,第五个庚日(十天后)为末一,都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人体阳气最强。三伏天艾灸时,将辛辣的外用药材,如生姜、白芥子、麝香、细辛等,敷于特定的身体穴位,防治秋冬季节的过敏性鼻炎、咽炎、哮喘、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粘贴注意事项:

1.涂抹后局部皮肤微红或微痒属正常现象,不影响疗效。

2.如果皮肤发痒、灼痛,或者贴上后出现水泡,应立即将药膏取出,一般会自行缓解。如果严重,请去看皮肤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