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怎么种才能高产?
半夏一般每公顷可产鲜薯7500~11250公斤,最高可达15000公斤。新鲜产品的干燥率为25%~30%。
1,育种方法
(1)块茎繁殖
半夏采收或移栽后,挖地下块状地基,选取直径小于2厘米的小块茎,用湿沙拌合,阴凉处保存。早春,当5cm的地温稳定在6~8℃时,取出块茎,在温床或耐火床上发芽。发芽温度保持在20℃左右,约15天即可发芽。2 ~ 3月,当地气温达到8~10℃,茎芽鞘呈白色时,即可种植。按25厘米、20厘米、15厘米的行距开沟,沟宽10厘米,沟宽5厘米,按9厘米、6厘米、3厘米的株距分别均匀排列大、中、小块茎。大块茎沟种植1行,中块茎沟和小块茎沟交替种植2行。比如把小珠子均匀地种在沟里,间距2厘米,用土覆盖。种植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
(2)珍珠芽苗繁殖
当叶基部的珠芽成熟时,它们被采摘并以与块茎相同的方式播种。对于落在表面的珠芽,可采用“覆土法”进行培育。方法是每次倒苗,覆土一次,同时施适量的磷钾肥。
(3)种子繁殖
半夏生长2年后,夏秋两季,当佛焰苞变黄下垂时,将佛焰苞摘回,取出种子,藏于湿润的细沙中,于次年春季3-4月播种。行距10厘米,播种宽度5~7厘米。播种后,用稻草或塑料薄膜覆盖土壤。20天左右开始出苗,去掉稻草或塑料薄膜。当幼苗长到6~9厘米高时,就可以种植了。
2.培养方法
(1)塑料薄膜移除
清明至谷雨,当地温度稳定在15~18℃且出苗率达到50%左右时,揭去塑料薄膜。揭膜前,先练苗。
(2)施肥
满苗后,每公顷施15000~18000公斤轻型人畜粪便;5月中下旬,当所有小珠形成,逐渐膨大呈红褐色时,每公顷行间撒施150kg尿素,结合松土,将尿素翻入土中;当第一代珠芽落地时,追施土壤杂肥和饼肥,并用土壤覆盖肥料和珠芽;第二代珠芽形成后,施磷、钾肥或饼肥。
(3)排水和灌溉
半夏喜欢潮湿,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止积水。
(4)土壤栽培
6月以后,成熟的珠芽逐渐落地。此时可将珠芽覆土,厚度约1~2 cm,用铲子略压实。6-8月,土壤可耕作2-3次。
(5)摘花
对于非种子地块或植株,要及时去芽。
(6)间作
可与玉米间作,每1.2~1.3米种植1行玉米,穴距60厘米,每穴种植2株,可作为遮荫,提高产量。
3、病虫害防治
半夏常见的病虫害有叶斑病、病毒病、块茎腐烂病、红蛾、蚜虫、蛴螬等。
(1)叶斑病
大多数发生在初夏。病叶上有紫褐色斑点,后期病叶上有小黑点。严重时感染全叶,使叶片卷曲、焦枯、枯死。预防方法是尽早喷洒1:1:120波尔多液,每隔5~7天喷洒1次,连续2~3次。
(2)病毒性疾病
又称缩叶病,多发生在夏季。防治方法是选择无病植株,留种;消灭虫媒蚜虫;及时拔除病株并焚烧,用石灰乳消毒病点。
(3)块茎腐烂
多在高温季节。预防方法是注意及时引流;及时拔除病株并焚烧,用石灰乳消毒病点。
(4)红蛾、蚜虫、蠓和章鱼
防治方法是喷洒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杀灭红蛾;喷洒90%结晶敌百虫1000倍液杀灭蚜虫和蛴螬。
半夏种植增产的六个“正确选择”
除以上繁殖栽培技术外,要使半夏优质高产,还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正确选择”。
1,土壤的正确选择
土生半夏有严格的地质要求。它既怕酸碱,又怕沙子和粘连。它需要肥沃的土壤,并限制使用化肥。前期喜欢湿土,后期喜欢干土。根据半夏生长在土壤上的上述四个矛盾特点,种植半夏的地块应是土壤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排水灌溉良好、反应中性的沙壤土,或有一定光照条件的半阴半阳缓坡山地和森林、果园。地质要求:PH值6.5-7.5,无砂无粘性,有机质含量应大于1.2。
2.正确选择良种
由于半夏的人工栽培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间较短,加之半夏的特性、价格等因素影响,至今没有国家正式批准的优良品种。根据近20年对半夏种植的观察,半夏可分为竹叶型、竹叶型、柳叶型、杏叶型、棕榈叶型等。竹叶型和杏叶型在我国半夏主产区分布广泛。竹叶型和棕叶型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江西等省和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半夏的主要产地是山东,现已传至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甘肃、陕西、河北、安徽等省。与半夏的不同叶型相比,产于山东菏泽和江苏丰县的柳叶半夏产量最高,品质好,生长旺盛,茎叶分蘖多,叶片大而厚,光合作用强,抗逆性强,珠芽早而多,商品个体大而圆。是目前人工种植半夏的优良品种。
3.正确合理的地形选择
地形的选择往往是半夏种植者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一般认为不重要。事实上,对于半夏的种植来说,地形的合理选择直接关系到半夏的优质高产。半夏种植区的地形应为:低山丘陵地带,宜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最佳坡度在10-30之间;在平原地区种植半夏,一定要选择地势较高,可以灌溉和排水的地块,种植前一定要做好排水沟。另外,周边环境要实地考察。1000米范围内无污染源,距离交通主干道100米以上。所用灌溉水应符合国家农田灌溉用水标准。正确合理的地形选择是半夏高产的基础,切不可马虎。
4、种植时间的正确选择
半夏在中国大部分省区都能生长。南至广东,北至吉林,西至西宁,东至山东。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半夏的生长时间,提高产量和质量,应根据不同地区选择最佳播种期。
无霜期短的南方省份,可在深秋或冬季栽培;黄淮地区最佳种植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雨转惊);西北、东北部分地区种植时间可适当推迟。总之,各省区半夏最适宜的种植时间,据当地实测,5厘米处地温稳定在5-7度,为最佳播种期。尽早播种,采取有效措施,可使半夏叶柄水平生长,在土壤中长出珠芽,在土壤中形成的珠芽大,能迅速生根发芽形成新植株,繁殖系数提高,是半夏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5、种植方法的正确选择
在准备好的苗床表面上挖沟和钻孔,苗床表面被精细地耙平。大小粒种子分级茎分别播种,一级种子茎行距较细(30X7),播种深度较深(7-9);以此类推,四种茎的行距较粗(15X2),种植较浅(3-4)。播种后,在上面施一层混合沃土,由腐熟的堆肥、粪肥、人畜粪便、草和土灰等组成。,最后覆土比地面少(也可以用现实新技术半机械化播种,可以提高80%的效率)。
由于半夏生长期间杂草较多,尤其是苗期,往往看不到半夏而只有草。因此,半夏播种后立即喷施半夏专用除草剂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可有效控制杂草的危害,特别是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达100%。喷洒除草剂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可以是普通农用塑料薄膜(厚度0.014mm),也可以是高密度塑料薄膜(厚度0.008mm)。塑料薄膜的宽度取决于边框的宽度。三人一组覆盖电影。先在边界两垄外侧开一条8cm左右深的沟,深度相同。一个人铺膜,两个人同时收紧两边的膜。整平后,用土将膜边压在沟内,用力均匀,使膜平整紧贴垄面,用土压实。
6.正确而谨慎地选择浸种用化学品。
人工栽培半夏病虫害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一旦生长期发生大面积病虫害,处理起来相当麻烦,不仅影响半夏的生长,还容易产生农药残留,增加种植成本。因此,播种前对种茎进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种茎浸泡和拌种的选择、用量和方法上,要正确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拌种剂;剂量和治疗方法要科学合理,恰到好处,切不可乱用或乱用,以免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