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虚湿热吃什么?

白鲜皮又苦又冷。脾胃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适用于湿热疮毒、湿疹、疥疮。黄疸,热痹。注意虚寒证,忌服。剂量6 ~ ~ 10g

蝉味甘寒。归肺经、肝经。功效:祛风热、透疹、止痒、明目、止痉、解痉。注意孕妇麻疹风疹瘙痒。剂量3 ~ ~ 10g

地肤子味苦,性寒。功能: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道瘙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用量为9-15g。

枸杞树皮的性味甘、淡、寒。入肺、肾经。功效凉血、清蒸、清肺。适用于阴虚发热。肺热咳嗽。血热出血。注意事项6 ~ 15g不宜用于脾胃虚寒者。

黄柏味苦,性寒。属于肾、膀胱经、大肠经。功效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清虚热。适用下焦湿热证。溃疡、痈肿、湿疹、瘙痒。阴虚发热,盗汗遗精。

注意苦寒之品,寒性虚寒者忌用。用量5 ~ ~ 10g。

蒺藜味苦、辛、平。肝经。功效平肝舒肝,祛风明目。驱风就是去内风,土(脾)不尊木(肝),肝风内动,应用肝阳亢盛,头晕目眩。肝郁气滞,胸痛,乳房闭锁。风疹、瘙痒和白癜风。风热犯红眼等症。剂量6 ~ ~ 15g

千里光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泻痢、湿疹、疔疮。千里光含有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是一种强致癌物。它也是肾毒性的。

秦艽味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功效:风湿,胫络脉,虚热,湿热。适用于风湿关节痛、肌腱挛缩。骨蒸潮热。湿热黄疸注意慢性疼痛、虚弱、痰多,滑者不宜用。剂量5~~15克,大剂量30克即可。

石膏味辛,味甘,性寒。入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祛湿敛疮。应用强热和烦渴。肺热咳嗽。胃火,头痛,压痛,口疮。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虚劳内热者勿用。剂量15~~60克。

水牛角又咸又凉。心肝胃经。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热敷进入血液,高烧会让你晕倒。血热皮疹和呕吐。注意脾胃虚寒。剂量6 ~ ~ 15g。

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其用于治疗疮、疮、肿毒和瘰疬溃疡。顽固的风湿病。注意毒性剂量不能太大,孕妇不宜使用。剂量1 ~ ~ 3g。

龟壳又咸又凉。入肝肾经。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功效。适用阴虚发热,阴虚风动。脓肿积聚,疟疾母亲。注意孕妇禁忌。剂量15 ~ ~ 30g。

甘草具有补中益气、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用痈疮毒,咽喉肿痛及药物和食物中毒。剂量3 ~ ~ 10g

薏苡仁味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功效利尿、利湿、健脾、关节疼痛、清热排脓。敷水肿。湿痹,筋腱挛缩。肺痈,肠痈。剂量是10 ~ ~ 30g。

苍术味辛、苦、温。脾胃经。具有健脾燥湿、祛风胜湿、明目功效。湿阻在中焦证中的应用。风湿疼痛。风寒湿表证。夜盲症。注意本品味苦,性温燥,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禁用。剂量5 ~ ~ 10g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对于你的病,要标本兼治才能有效。阴虚湿热要补中医理论的虚,肾阴为全身之阴。而上述方剂中的中药只有1种,多为清热泻火、清热利湿、清热解毒、虚热清的药物。还有2 ~ 3种利水祛湿的药。药方讲究君、臣、佐,你给的药方主要是清热药,只起到治标的作用。但是滋阴养阴的药太少,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所以没有效果。

我建议你吃两个滋阴清热的方子。我这里有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滋阴清热的方子:青蒿鳖甲汤,青蒿6 g鳖甲15 g精地黄12 g知母6 g牡丹皮9 g,用五杯水敷药,煮两杯,每天再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