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中药的正确程序

水烧开后,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治疗急性发热、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疾病的清热发散药物。第一次煮沸后,用中火煎15~20分钟,第二次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

(2)用于治疗常见慢性病的调理药物,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第一次煎煮用中火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约15 ~ 20分钟。

(3)治疗虚损疾病的滋补品,如治疗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种虚损疾病的药物。第一次煎煮约30-40分钟,第二次煎煮20-30分钟。

为什么有些饮片煎的时候要「后熟」?

芳香类药物,含有挥发性成分,经过长时间的煎制后失去药效,所以要在其他药物煎制前5分钟放入锅中,后期的药物一般由药店包装,并标明“后”字。

含有芳香和挥发油的药材,如桂枝、薄荷、佩兰、豆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都是清光发散的药物,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扩散。比如薄荷煮的时间过长,药液中薄荷油和薄荷脑的含量会降低,直接影响药效。

有些饮片含有能迅速溶于水的活性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青蒿、徐长卿等。这些药物如果长期熬制,其化学成分可能会发生变化。大黄若久煎,其所含的蒽醌类成分被破坏,使泻下作用降低,而钩藤若煎20分钟以上,其降压作用明显降低。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煎药方法相当费时费力。现在各大医院或者中药房都有煎药设备,可以方便快捷的为你煎好你的中药,做成一次性包装,喝的时候可以加热。简单方便,省时省力。1.制陶工人要想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刀霍霍。煎中药最好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器皿,避免铁、铝等腐蚀性器皿。

2.泡就像泡豆浆之前先泡大豆一样。煎中药前,中药要用冷水浸泡1-2小时(醋、酒浸药除外)20分钟。

3.水可用自来水煎药,水量以浸泡药面1-3cm为宜。药材过多或易吸水者可适当增加。

4.文火煎制时,先用猛火(即大火)将药液煮沸,再用文火(即小火)慢慢煎。

5.锅盖通常情况下,煎药开始就要把锅盖盖紧。水开了,可以用两根筷子撑着锅盖,留些空隙让蒸汽逸出。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性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药,还有西洋参等名贵药材。在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容易扩散到空气中,所以必须用盖子盖好。

6.操作煎药时注意搅拌成分,使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服、口服等。,而且中药师在抓药的时候会说清楚。

7.煎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药效。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时算起。一般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可煎10-15分钟,进补中药需煎40-60分钟,其余中药可煎20-25分钟。

8.再热为了节省时间,很多人会一次煎好几天。药液再加热时,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达到喝温水的温度即可。平时用文火,药液刚煮开就可以了,等凉了再喝。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一般不建议用微波炉加热中药。中药的成分很复杂。中药用微波炉加热,产热的过程可能会在分子水平上破坏药材,失去部分药效。最好将煎剂放入用塑料袋密封的容器中,然后加入热水加热。

9.储存时,放在密闭容器中,放在阴凉处或冰箱中。前者可保存2天左右,后者可保存5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