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中药制药企业该如何走信息化?

一,我国中药制药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速度。从1978到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6.6%,是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也是大多数省市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柱产业之一。

同时,中国药品生产企业存在“一小二大三低”现象。一是生产企业大多规模小;二是企业多,产品多重复;据统计,全国共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其中中药制药企业1283家,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其中中小企业占96.13%。2001年,中药材、中成药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的企业集中度仅为25%。三是大部分生产企业技术含量低,新药研发能力低,管理能力低,经济效益低。此外,药品质量控制不严格,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极弱。

二、中国中药制药行业信息需求分析

(一)中药制药企业管理的特点

1,严格按照医药行业的GMP管理要求。

2.产品配方简单,核算方法固定:相比其他行业,产品结构特别简单。物料清单一般只有一层,但保密性极强。生产过程相对固定,财务成本核算数据的收集、分配和计算方法相对固定。

3.绝大多数中小型中药制药企业在业务和财务处理上一直沿用手工处理模式,业务类型具有以销定产、计划生产的产销特点,即生产计划根据销售计划手工完成,采购和生产业务大多以销售计划和预测为依据。

4.药品种类繁多,更新换代快,但新产品研发周期长:药品对市场效果反应快,品种分散,变化快。要及时掌握各品种的销售状况、储存步骤、质量信息。因为新产品需要经过相关的检验、审批、临床实验等。,研发周期长。

5.精细化物料管理:对物料的管理,从原辅材料入库到产品发货,一直跟踪到终端,包括物料的每一次报验和品控,存储状态,同批次不同时间入库,同批次不同质量状态等。被严格分类管理。

6.立体仓库管理:在立体仓库中管理原材料和产品,严格管理仓库中的货物区域、货物位置和标签。

7.对供应商和客户进行分类管理:供应商和客户的资质必须通过三证认可,以此堵住不必要的损失。按资质、信用、吞吐量分类管理,按客户(或供应商)、业务员信用控制,综合考核。

8.窜货现象严重,人工管理难以杜绝。

(二)中药制药企业的管理难点

1.营销是龙头,也是最大的瓶颈。重视企业的营销能力,决定了医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医药行业属于特许经营行业,传统医药流通体系呈金字塔结构。在企业外部,药品必须通过具有特许经营权的医药批发商(省市医药公司)配送到药店和医院,形成一个环节多、层级多、信息沟通不畅的独特配送体系。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的整个结构体系包括总部销售副总裁、区域经理、区域经理、销售主管、医药代表。销售渠道庞大,销售链条很长,整个销售系统信息流通不畅,市场反馈慢,运营成本高,管理统计困难。对于中药制药企业来说,由于生产相对简单,营销复杂,而且企业的整体管理倾向于以客户为中心,以营销为导向。因此,营销体系的建立、营销渠道的管理和终端市场的开发也决定了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

2.整体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商业销售和终端销售,成本高且难以管理。

中药制药企业的运营成本主要体现在内部资金、物资、信息交流和流动的成本,以及分支机构的设立成本和人力成本。由于企业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分支机构遍布多个地区,内部沟通无谓地消耗大量资金和物资,但仍然无法保证内部信息渠道的畅通;内部沟通的信息壁垒使企业无法有效协调和控制生产成本、采购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机构间的信息孤岛状态增加了内部交易成本;企业在设立分支机构或兼并吸收其他企业时,由于无法集中管理,被迫增加设置和人员成本。这些都使得整体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中药制药企业的分销成本(营销成本)已超过生产成本和产品研发成本,部分企业的分销成本已超过其销售收入的50%,成为企业整体经营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因此,控制分销成本是这些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赊销时很难管理收款和付款。

三。中药制药行业信息化战略分析

鉴于上述需求分析,应遵循“利益驱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实施原则,逐步推进中药制药企业信息化工作。

1,利益驱动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中小型中药制药企业,大多是民营,更注重投入产出比。所以他们必须有合理的收益,才能实现“投入-收益-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2.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首先根据企业现状和发展目标,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通过2-3期项目的分步实施,以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为基础,实施企业急需的网络分销管理,然后逐步实施生产计划管理MRPⅱⅱ、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远程OA系统、人力资源HR系统、供应链SCM系统和电子商务应用。从而完成整个ERP系统的建设,实现开发、生产、销售、办公的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使企业快速响应多变的市场,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针对中小型中药制药企业的管理瓶颈,以“货、票、款”的管理和成本核算为基础,以网络分销管理为突破口,通过网络将代理商、经销商、销售代表、售后服务、内部销售部门有机结合,逐步实现:销售渠道布局合理、权责明确、流程规范、销售环节简化;销售计划制定科学、有理有据,可作为企业生产的决策支持;不断加强销售管理和资源配置,确保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优的价格售出;加强各销售渠道的预算和费用控制,加强销售渠道的应收账款管理。实时销售统计,及时准确的销售分析。可以实时更新库存管理、药品有效期管理、销售批次管理,并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合同管理有序,权责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