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庭坚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在华光寺,钟仁拿出秦观、苏轼留下的诗词让黄庭坚观赏,又画了几首梅子,赠给烟外的远山。苏和秦斗是黄庭坚在北京的挚友,但两人都比他先去世。在长沙,黄庭坚见到了秦观的儿子和女婿。穷困潦倒的他们,正护送秦观的灵柩北上。黄庭坚一见两位晚辈,握着他们的手放声大哭,当即给了二十两银子作为丧葬费。此时此地,我又看到了故友的遗作,想起了官路飘零,我已不再风华正茂。我不禁心酸,便写下了“诗秦苏之花花,以为两国再不见,开卷不曾叹息,因花花为我作梅枝,画烟外远山之游韵”。
快哥闻名天下。
中国南方有许多亭台楼阁,但快阁是中国著名的古代阁楼建筑之一。快阁位于太和县城东侧的太和中学校园内。这座阁楼建于唐乾福元年(874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快阁闻名天下,始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登快阁》。黄庭坚任太和县令时,常到亭子里消遣,并于元丰五年(1082)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登亭子》。从此“亭子名变大。”史载:“黄太史亭坚持下来,在上面写诗,名扬天下”。
给妈妈洗
历史:黄庭坚虽身居高位,却尽心尽力侍奉母亲。他每天晚上都亲自给妈妈洗溺水器(马桶),每天都忘了儿子的职责。
对抗我叔叔
有一天,李畅来到黄庭坚家,看到黄庭坚正在伏案学习,就想试试侄子的才华。李进书房时,院子里有一棵桑树,就以桑、蚕、茧、丝、锦的关系为题,背诵了一个道理:桑养蚕,蚕结茧,茧吐丝,丝织锦绣。黄庭坚看到叔叔又来考试了,非常高兴,思维也变得敏捷起来。受到手中毛笔的启发,他立刻正确地答出了下面的对联:草藏兔,兔生毛羽,毛羽粘笔,笔写文章。李的普通侄子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么难的对联。从此,他更加关注和关心黄庭坚,精心培养,使其进步更快。
收集中国震旦纪角岩
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头足类,上古时期的动物明星”展览上,黄庭坚曾经收藏的一枚珍贵化石,不愧为“镇展之宝”。它是一块距今4.6亿年的“中国震旦纪基石”,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左侧保存着黄庭坚的原作。长19厘米,宽11.4厘米,高2.5厘米。表面非常光滑。左边清晰地刻着四句诗:南崖新娘石,霹雳压笋出。当一勺水滋润了它的根,你就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变成竹子。并署名“庭鉴”,下面有章。这首诗是黄庭坚的早期作品。化石很可能是黄庭坚在1079年,也就是国子监教授免职后,在江西太和县任知县旅行期间获得的。这块“中国震旦纪基石”不大,但因为刻有黄庭坚的诗句,应该是世界上人类收集到的第一块化石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