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吃什么中药好?

中医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很多年轻人也开始熟悉这个古老的东西。那么有哪些适合我们春季养生的中药呢?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春季养生中药

1、菊花:辛、甘、苦,微寒,有疏风清热、解毒明目之功效。感冒、肝火过盛引起的头晕、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状,可用1杯菊花茶浸泡。

2、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腹泻等。,金银花代茶水煎,1天见效;如果宝宝有热疹,可以用金银花煎成浓汤,用棉球蘸汁,在患处反复轻轻擦洗。1天后有效。

3、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补肾润肺、养肝明目的功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取宁夏枸杞适量,清水洗净,晾干,打碎,包装。每天服用20g,空腹服用两次。两个月就是1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止服用其他中西药。老年人晚上口干。取枸杞30克,清水洗净,睡前咀嚼。一般在10天后生效。男性不育患者可服用枸杞15g,清水洗净,细细咀嚼,每晚吞服。两个月是1个疗程,服药期间适当禁欲。

4、薏苡仁:味甘、淡、微寒,具有利尿、利湿、健脾、清热、排脓的功效。在湿度大的季节或地区,可以用大麦熬汤。薏苡仁性微寒,一般怕冷的阳虚体质者不宜长期服用。

5、西洋参:味苦,微甘,性寒,具有益气养阴、清火生津的作用。很多人熬夜后,经常会头晕口干、咽痛、咳嗽。这时候喝1杯西洋参茶,能让你流口水。西洋参性寒,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6、丹参:味苦微寒,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的作用。取丹参适量,研成粉末,睡前用小杯温酒或淡盐水送服。对各种月经不调有效,但孕妇及经期妇女禁用。

7.艾叶:味苦、辛、性温,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燥湿止痒、安胎安胎的作用。对于风寒引起的咳嗽,可用艾叶熏脚;面板上的疖可取艾条1根,一端点燃,在距患处3-5cm处艾灸,每日1次,每次10分钟;胃痛可服用适量艾叶。打入鸡蛋,搅拌均匀。翻炒至半熟。加适量水煮沸,渣水服用,每日三次。

8、麦芽:味甘、性平,有消食、中和的作用。小儿消化不良,可用麦芽水煎服,不用茶水;断奶的妇女可以用麦芽水煎服。

9.罗汉果:性味甘、酸、凉,具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润肠解毒、嫩肤益脸、润肺化痰的作用。罗汉果可水煎、冲泡饮用或直接咀嚼,每日2次,每次10g。

10、陈皮:性味辛、苦、温,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之功。对于持续咳嗽、痰稀白的患者,陈皮可以泡水喝。

11、石榴皮:味酸、涩,性温,有涩肠止泻、止痢除固之功效。吃石榴后,将石榴皮洗净,晾干,收集。当家人出现腹泻症状时,可将石榴皮、红糖用水煮开饮用,疗效更佳。

一种煎煮中药的方法

1.熬药需要开水。

现代社会,人们将中药煮沸,打开自来水直接使用,而自来水多为氯气消毒,或多或少会含有残留物,同时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容易与中药发生反应,从而影响药效。

2.先煎后分药性。

贝类、矿物质、骨头要先炒。贝类有牡蛎粉、蛤蜊粉等。矿物有石膏粉、龙骨等。骨头包括龟甲、龟甲等。这种药要熬十分钟再加其他药。有些药方要求中药必须煎后再煎。“煎后”是将药物煎煮十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中药长期煎煮无效,如钩藤。一些芳香草药,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长期煎服会降低药效。还有一些药物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比如马钱子。炒菜前最好将药材用温水浸泡40分钟,这样可以让药材浸泡的更彻底,也可以炒出更多的有效成分。

3.注意打开和关闭盖子

有些挥发性物质,如果煮开,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会大打折扣。一般来说,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的药物,如薄荷、紫苏叶、藿香等,煎煮时间不宜过长。再比如一些滋补药,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在容器内用小火长时间慢煎,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还应加盖,防止药物成分在长时间慢煎过程中随水蒸气流失。

一些轻而笨重的药材,如金钱草、番泻叶等。如果煎药容器不够大,容易溢出。另外,一些难溶性药材在煎煮时需要经常搅拌,最好不要带盖煮。看过的人也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