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的古人洗衣服很简单。真正的古代人是怎么洗衣服的?
先说刷牙的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注意牙齿的清洁。《礼记·内则》记载“鸡初啼,洗之咸也”,可见人们已经开始有了漱口的习惯。
隋唐时期,人们不仅漱口,而且刷牙,即用洗干净的手指或布来清洁牙齿。敦煌壁画《老杜叉头圣像》中,有一个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拿着漱口水瓶,右手中指擦着门牙。
图敦煌莫高窟壁画僧人擦牙。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她用毛巾擦牙齿,其实是用布擦的牙!
晚唐时期,人们将杨柳枝浸泡在水中,然后咬开杨柳枝,用里面的纤维用绿盐刷牙。所谓“晨嚼木”就是这么来的。《台秘》中记载“杨柳枝每次咬头软,吃药擦牙,又香又滑。”只是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导致牙龈出血。
宋朝发明了最早的牙膏。这款牙膏的主要配方是柳条姜汁,对龋齿(Qǔ)和牙龈出血有一定疗效。南宋时期,也有商店出售牙科器械。
清末出现了各种品牌的牙刷。当时非常流行的广东季良牙刷有一句广告语“季良牙刷,不要钱”。但牙刷多用于达官贵人,人们用的是牙灰,也就是稻糠壳烧成的白灰,直到解放后有些地方还有卖。
中国人最早的洗脸方式是什么?《礼记·内则》云:“脏面,火(tán)潘请(胡)。”如果你的脸脏了,用温水洗干净。淘米水含有生物碱,可以很好的分离油渍。恐怕应该是最早最简单的清洁产品了。
后来有一种普通人最常用的面部产品是用植物皂荚、猪胰腺和天然碱制成的,民间称之为“胰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肥皂。
到了宋代,洗浴用品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出现了肥皂的雏形。当时叫“皂球”,是将天然皂荚捣碎,加入香料做成橘子大小的球,用来洗脸、洗澡。
明定陵出土的皂盒里既有肥皂,也有精油。
宋代诗人杨世英在他的《任斋知止》中详细记载了皂球的秘方,涉及香料、中药等近20种。周觅在《武林外传第六卷:小掮客无处不在》中也专门描述了南宋都城临安卖皂球的商贩。
真正的肥皂出现在明清时期,是当时大家庭必备的洗漱用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肥皂的具体制作方法:“十月摘荚,煮捣,白面香丸,沐浴身体,去垢去腻,胜于皂荚。”
不仅如此,清朝宫廷里还出现了一种非常恶心的洗面奶,叫玉容散,据说是献给慈禧老佛爷的。
为什么恶心?看里面的成分,白丁香,鹰条纹,鸽子条纹,也就是麻雀,老鹰,鸽子的粪便。不要小看这些动物粪便,它们有消除堆积和皱纹的神奇功效。
古人用什么洗头?如上所述,淘米水和皂荚不仅可以用来洗脸,还可以用来洗头和身体,可以说是洗发水、沐浴露、洗面奶的综合产品。
除了洗澡护肤,当时的人们也开始护理头发。
明代郭盛《家学要紧》中有“肥叶浸汤,妇人梳头除虱”的记载。
这里说的“芝麻叶”就是现在的芝麻叶,在一些医学典籍中有记载,说芝麻叶可以使头发乌黑润泽,防止脱发。所以芝麻叶的效果更像今天的护发素。
护理方面,唐代也出现了润唇膏,当时称之为口脂。杜甫《腊日》中有“口服脂粉药伴恩宠,玉筒银装”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