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人服用朋友送的三七一个月后中毒,住进了省立医院。

——梁宝松/文

送医保成了送“毒”

那是上周,我主持了科里举办的疑难案例研讨会,会上提供了这样一个案例。

是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因为腹胀、腹胀到当地医院就诊。那里的医生发现老妇人有很多腹水,并认为是肝硬化。给她做了保肝利尿治疗,效果不好,就把病人转到我院了。老太太详细询问病史后,说平时身体还可以。有一次,一个老姐告诉她,吃三七可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拿到老姐送的“三七”后,老太太每天都会喝一些。结果半个多月过去了,她并没有感受到“三七”保健的效果,反而感觉肚子越来越大,明显感觉肚子胀胀的,不想吃东西。结果她去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说她肚子里有水,很可能是肝硬化,治疗效果不好!听了这个描述,我们医生敏锐的意识到,可能这个老太太吃了三七,如果真是那样,那就麻烦大了!

在科室疑难病例研讨会上,在主管医生汇报完病历后,我先请两位医生用五句话概括病历的特点,并请他们提出诊断的逻辑思维线索(诊断套路),然后开始我们从主治医师到主任医师一步步的发言。

根据腹胀患者的特点,我们给出腹胀的诊断思路:胀气;遇水膨胀;肿块膨胀。这个病人有腹水,属于水胀。腹水,按常规分为:心源性;肝源性;肾源性;营养不良;腹膜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对于腹水患者,当天取血检查肝功能了解白蛋白值,同时取腹水检查白蛋白值,血清白蛋白值减去腹水白蛋白值得到SAAG。如果结果大于等于11,基本考虑为门脉高压性腹水,与肝病关系密切。

如果考虑门脉高压性腹水,就要考虑门脉高压是肝前性、肝性还是肝后性。肝性门静脉高压症可分为窦前型、窦性和窦后型门静脉高压症,应按此思路寻找病因。

根据怀疑患者是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腹水,我们需要按照肝功能损害的九大类来思考:1。嗜肝病毒感染和非嗜肝病毒感染;2.酒精性肝病;3.药物性肝病;4.脂肪肝和代谢性疾病;5.自身免疫性肝病;6.遗传性疾病;7.心脏和血管疾病;8.寄生虫病;9.不明原因的肝硬化。

根据检测结果,排除嗜肝病毒感染和非嗜肝病毒感染,不允许饮酒,因为服用了三七,除了药物肝。没有脂肪肝的证据,自身抗体阴性,没有遗传病的证据,没有心血管疾病的证据,没有寄生虫病流行区的生活史。所以,老太太很可能是药物性肝病!

如果吃三七,因为含有吡咯生物碱,可以选择性损伤肝小静脉,导致窦后门静脉高压,腹水无法控制!根据这个线索,我们检查了肝脏的增强螺旋CT,在静脉期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如果螺旋CT不能诊断,还可以做肝穿刺病理检查!

老太太的病诊断清楚,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治疗效果极差,大部分需要肝移植!这次老姐好心送她的保健品很可能是有毒的三七!

你明白我们讨论的这个病人的诊断程序吗?因为拿不到患者口服的三七,所以无法确认是不是“三七”,但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我们的诊断,完全有理由怀疑是三七!所以,我曾经在Tik Tok制作了一个科普视频,视频里我说,“三七是药,土三七是毒!会引起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害死病人!”就算是三七,也是中药,绝对不是普通的食品和保健品。请记住,所有药物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确保安全!(本号总顾问梁宝松教授,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1984,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