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植物,那么种植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白芷既怕高温又怕低温,喜欢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它的主根又粗又长,深入土壤。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生长良好。不适合种植在土层较浅、砾石较多、质地较重、易涝的土地上。白芷种子在表土中发芽能力较弱,要保证全部播种,必须提高整地质量。选好地块后,先深耕炕,要求耕深达到30厘米以上。播种前施入1000公斤优质腐熟农家肥(或100公斤生物有机肥)和50公斤金正大缓释肥。再次翻耕地面,使肥料和表土混合均匀,然后压至1.5 ~ 1.8m宽。将箱体开沟,尽量将箱体表面的土壤捣碎,创造良好的播种环境。
选择新品种,及时播种。
白芷种子寿命短,老种子发芽率低,必须用当年的新种子。如果从外地购买种子,播种前必须进行发芽试验,确保种子质量无误后才能大面积种植。白芷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但秋季产量和品质较高。秋播应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不可过早也不可过晚。过早(夏末夏热前),当年冬季生长迅速,第二年多数植株抽薹开花,导致根茎木质化,不能入药;太晚(秋分以后),雨量逐渐减少,气温转低,播种后就不能用了。发芽出苗快,影响生长和产量。
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植株过早抽薹。
产卵和定陵,一般播种后10 ~ 15天,即可出苗。苗高5-6 cm时,将除草和中耕之间已压实的弱苗组合起来。当苗高为10-12 cm时,应按15 cm的株距定苗。定苗时,生长过于旺盛的植株叶柄蓝白色,可能导致早期芽被淘汰,应同时移栽幼苗。看苗的追肥,白芷虽然喜水喜肥,但前期长势太猛也容易抽薹,影响地下根的膨大。一般在播种后出苗阶段,要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出苗。幼苗种植后,在生长初期一定要控制好水肥的供应,防止幼苗长势过旺。
第二年长夏后,要根据苗情增加水肥供应。特别是在根茎膨大期,应增加肥料和磷钾肥用量,促进植物根系迅速膨大,提高产量。雨季注意清沟,防止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