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作品
九代世界博士,少年家学,渐染兰芝。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82。从医40余年,学术经验丰富。擅长中医、妇科、针灸。中医治疗肿瘤,创造生命奇迹。
陶教授不仅继承家业,还在北京中医学院(现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了36门中西医课程,在中医基础理论和文史哲等经典著作的学习上有着深厚扎实的功底。任应秋、陈神武、朱晨宇、王玉川、王绵之、刘渡舟、银辉河、赵绍琴、严正花等中医受益匪浅,历经40余年反复推敲、求证,方得其真谛。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培养一批博士生和一批硕士生,能因材施教,有说服力,用知识教,用方法启发。我深入研究了《内经》、《伤寒》、《金匮》、《温热论》、《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以及中医医案的各种学说,很多经书早已烂熟于心。伤寒、金匮等经方的应用也已得心应手。座右铭是“虚心向古人学习”和“胆大心细,四诊不可马虎。三思而后行,一定要循规蹈矩”。承担多项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现主持国家重大项目“中国历代疫病时空分布规律及地理环境研究”的研究工作。兴趣广泛,业余爱好诗词书法。我过得很好,很幸福。当代书法家、书协主席沈鹏先生为对联题词说:“善业结广,书法妙,义助天下,显黄。”
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陶作为北京中医学院医疗队队长,带领27名医疗队员奔赴西北,历时3个月。圆满完成了周总理交给的医疗和科研任务。见证了西北缺医少药的实际情况。于是,1968毕业后,他主动去了西北边陲的新疆阿勒泰,在那里和少数民族打成一片,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作为中心医院院长,他不顾风雨走遍医院,培养医学人才。1971 5月1光荣加入中国* * *制片人党。遵循毛主席的教导:“我们是一个革命党,是为群众工作的。如果我们不懂群众的语言,就做不好。”我们努力学习和掌握了少数民族语言,看病不需要翻译,也和少数民族同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茫茫银海雪未融,百里鞭半程。两纵逃不过华边之手,一心只为民利。”这是一首关于骑马远征治病的诗;“脱银带绿裳,蒙古包为客,享游。为了摆脱痛苦,幼奶(牛初乳)的烹饪经验更长。”这是春天参观畜牧的写照。在新疆工作了十年,少数民族同志都称他为好兄弟,治病救人的病人都称他为“呼达”(神乎其神的意思)。从回北京读研究生,到离开新疆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新疆各族朋友来京看病、旅游、结婚,第一件事就是找陶郑光,或寻求帮助,或分享快乐。以至于1994年,新疆阿勒泰市卫生局邀请他到哈萨克斯坦工作一年,担任中国中医专家医疗队副队长。他通过针灸和药物治愈了耳聋和偏瘫,并在报纸上受到好评和赞扬。
65438-0982,硕士毕业,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从事科研、教学、医疗工作。作为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培养了十余名硕士生和博士生。曾任新疆阿勒泰向阳医院院长,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先后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西、美国、日本等国从事学术交流、讲学和医疗活动,为中医药国际化做出了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