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参茸的储存方法

气调贮藏不仅是人参保鲜的重要方法,也是干参贮藏的重要手段。其原理是在密闭的储存环境中充入N2、CO2等惰性气体,降低O2的浓度,使害虫缺氧窒息而死,从而控制害虫、真菌等所有微生物的活动,保证仓库储存条件良好。该方法经济、实用、无污染。在很多中草药上试用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先把仓库准备好,然后在下面垫上麻袋、篷布或芦苇垫,防止湿气影响货物质量,再在上面铺上薄膜,薄膜上再铺一层麻袋。把人参放在麻袋上,摆放整齐,尽量不要有棱角,以免破膜。用热合机贴膜,贴的时候留个吸口。抽气时,连接一个真空表。当真空度达到2.13kPa以下时,可以对N2进行充电。充气量一般为体积的75% ~ 85%。填充后定期检查。如果CO2的量增加,可能是害虫和微生物在覆盖层中移动。如果O2增加,说明塑料套管漏气,空气从外面进入。同时,N2应该定期添加到避孕套中。CO2充气的操作与N2充气的操作基本相同。又称黄毛绒、花绒。是梅花鹿的幼角。

锯绒:全部为圆柱形,1 ~ 2的分支较多。具有1分枝的称为“二杠”,其主枝称为“大立”,高14 ~ 20厘米,锯口直径约3厘米,间距约3厘米,枝长10 ~ 15厘米,直径略小于主枝。皮肤呈红褐色或褐色,光滑。表面覆盖着浓密的红黄色或棕黄色绒毛。上端密,下端细。枝间有灰棱,细毛紧密。重量轻,切口白色,蜂窝状,周围没有骨头。气味略腥,味道略淡。有两个分支的,俗称“三叉”,长24 ~ 30厘米,直径较小,多为圆形,略弯曲,稍向后,顶端稍尖,下部有纵脊(称为“肋”)和突起的突起(称为“骨豆”或“指甲”),皮红黄色,毛细而厚。第二茬与第一茬相似,但相当长且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毛粗,体重,无腥味。

碎绒:即带脑骨的绒,也分二条、三叉等规格,同锯绒。脑骨前端齐平,后端有一对弯骨,俗称“虎牙”。脑骨洁白无残肉,外附脑皮,皮上密布毛发。鹿茸厚而圆,顶端丰满,肉质细嫩。毛细血管,红棕色皮肤,油性明亮者优先。它比较瘦,下部有棱纹,毛比较粗糙,重量较轻。所在地: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地;其他地区也有少量生产。又叫绿毛绒。为了马鹿的幼角。形状比鹿茸粗,分支多,习惯称为一侧支。

“单门”,两个叫“莲花”,三个叫“三叉”,四个叫“四叉”,或者更多。其中以莲花、三叉、四叉为主。东北制造的单扇门长28 ~ 27厘米,直径3厘米。皮灰黑色,绵灰色或灰黄色,薄而亮,质嫩,横切面厚,灰黑色,中央米色,眼细蜂窝状,微腥,味微咸,莲花长16 ~ 33厘米,下部有棱纹,但质不老,横切面稍大,眼三叉,肤色较深。茸茸的头骨较薄,颜色为灰色,毛为灰褐色,两茸之间的距离比鹿茸宽。西北产的多为碎绒,长30 ~ 100 cm。相当一部分不圆,前端圆扁,表面有梭形,多皱缩,分叉长而弯曲。毛发呈灰色或深灰色,厚而长,锯面较暗,上端呈紫色,中段以下呈灰红色,下部呈灰白色,骨骼常见。又臭又咸。鹿茸饱满轻盈。下无脊线。最好是蜂窝破碎,组织致密,米色。绒体干瘪,毛粗,体重,下部僵硬,横切面灰红色。绒体大部分毛发已脱落,呈灰臼色,或下部凸起如结,内部灰白色。体重已骨化者,不宜作鹿茸药。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地。东北产的产品叫“马东蓉”,又叫“关麻蓉”,品质较好。西北产的叫“西米”,质量低劣。

◆除上述品种外,还有同属动物的幼角,如水鹿、白唇鹿、白鹿等,也用作鹿茸。四川的商品叫春绒(水绒)、岩绒(白唇绒)、草绒(白绒),但都是野生的,产量很少。据《中药海》记载,通常呈祝贺状或椭圆形,直径1 ~ 4厘米,片剂极薄。皮肤是红棕色的。锯切面黄白色至棕黄色,周边有明显的环状骨,颜色较深,内部有蜂窝状孔隙,中间变宽或凹陷,部分呈褐色。又轻又硬又脆。气味略带腥味和咸味。一般来说,鹿茸片是质量轻、横截面呈蜂窝状、组织致密的上等品。古人积累了丰富的鉴别鹿茸片的经验。如《加伪药》一书中所述:“丝绒顶端白如蜡,第一层油如脂,故称蜡片;第二层为白黄相间,注入纯净的血液,故名“血片”;最下一层有蜂窝,紫黑相间,称为风片,常见的云和木片,如木空通。最后一次,骨头相邻,同样的角度也差不多。叫骨片,效果最薄。”这说明它的识别本质是清晰明了的。在药材市场上,鹿茸的切片往往是在靠近顶端的地方切下,称为“血片”。血切片厚约1 mm,蜜脂色,略红润,单面光滑。鹿茸下部切下的东西叫“粉片”。薄片厚约1.5 mm,灰白色,粉状,单面,有细孔,皮紫黑色,有腥味。“砂片”靠近骨端,一侧粗糙,有蜂窝状气孔。血片很有效,也很贵,其次是粉片,也比较便宜,其次是沙片。“骨屑”的质量比砂屑差。

◆药理学家通过药物化学分析发现,鹿茸顶端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最高,鹿茸表层组织细胞越接近顶端越不成熟,髓顶端布满大而长的梭形细胞。鹿茸基部的生物活性最低,而中部的化学成分和含量基本可以代表整个鹿茸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