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根

(《本草经注》)

异名中华苦荬菜(大同府志)。

来源为木麻黄或中国木麻黄的根和根茎。植物形态见“麻黄”。

秋初采挖,去除须根和茎苗,晒干。

药材干燥根弯曲不均匀,长约20厘米,粗约2厘米,表面红褐色,根茎上有明显的纵沟和突起的节。坚硬,纵向裂开,内部有大量纵向纤维;横切面木质部有许多间隙,从中心向外放射,颜色微黄。

主产于内蒙古、辽宁、江西、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炮制、去杂、去残梗、泡水、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①《纲要》:“味甘,性平,无毒。”

②《本草证》:“味甘微苦,微涩,差不多。”

功能主治体虚自汗盗汗。

①陶弘景:“止汗,用岳夏粉。”

(2)滇南本草:“止汗,表气过盛,实虚,消肺气,梅核气。”

③《四川中医志》:“敛汗固表。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还是进了药丸,散了。外用:研成粉末。

宜避恶貌,忌衣。

方剂一:治虚损、新疾骤虚、津液不稳、自汗、夜卧久卧、消瘦、焦虑、气短、倦怠:黄芪(去苗去土)、麻黄(洗净)、牡蛎(泡米)、刷去土。三味粗散。每次服用三钱,一杯水半,一百多粒小麦,煎至八分熟,每日服用两次,不分时间。(方菊·李牧·桑)

②治疗虚汗过多:麻黄、黄芪均分。最后,把面糊放飞,做成药丸。每次吃一百粒浮小麦汤,就此打住。(《谈野翁试偏方》)

③治产后汗出:当归一两(档,细微),麻黄二两,黄芪一两(档)。把药敷上,然后碾成粉末。每次拿四块钱,一杯水,炒到六分,不分时间温服。(《盛辉方》麻黄根粉)牡蛎粉三分二,麻黄根二两。把罗打成粉末,用在身上。(“盛慧芳”麻黄根粉)

④治肾劳、瘰疬疮:麻黄、石硫、米粉。用三种草药处理下筛,如果用粉末打湿了就敷上。(《钱进方》麻黄根散)

著名专家讨论①《纲要》:“麻黄出汗,驱之不能克制,根结止汗,效如感化。自汗包括风湿、风寒、风温、气虚、血虚、脾虚、阴虚、胃热、痰饮、中暑、阳气衰竭、痉挛等,可兼证使用。当归黄流汤加麻黄对治疗盗汗,覆盖其性能,覆盖全身肌肉表面特别有效。所以能把各种药物引向防守点,巩固原则。”本草知道猛扑,却不知道上钩特别好。"

②本草经典阅读:“麻黄根节,古语止汗,是一种诱导止汗的药物,以达到表面上的速效。非麻黄根节可自行止汗,老解多误。”

(3)本草正义:“麻黄发汗,其根致力止汗。以前人们称之为身体陌生感。我不知道麻黄是幼嫩的,所以它表面出汗,但它的根是深入土壤的,所以它不可能和它上升的本性一样。苗吹起来,根倒得重,起起落落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正因为它们是同一本书,褒表的性质依然存在,所以我们可以从表中收集,从轻浮中收集,从而回归到里面。是定根合束的性质,所以特别不能出汗,但是可以让外面的汗收敛不出来。这就是为什么麻黄根有止汗的能力,也是有效的。所有止汗剂,如糯米根、桃干、小麦、枣仁等。,都是取坚定冷静之意,以收失落之气,目的都是一样的。是不是麻黄和树根书一样,但性关怀却是相反的?”这也是防风止汗的意思,其根止汗。"

提醒你:麻黄根,中药材,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