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插吴茱萸的目的是什么?
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民间习俗,据说它可以辟邪。重阳节与山茱萸的关系。古老的民俗节日和习俗流行于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山茱萸被戴在人们头上,也戴在山茱萸做成的袋子里。民间信仰可以驱邪治病。
山茱萸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另一种是芸香科的吴茱萸。因产于无棣(今江浙)一带,品质最佳,故名曰月胶或矮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差不多能长到十几尺高,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相间的花,壮如辣椒籽。秋天后成熟。果实嫩时黄色,成熟时变成紫色。
扩展数据
山茱萸主要有两种植物,一种是“山茱萸”,一种是“山茱萸”,一种是“山茱萸”。前两种入药。吴茱萸是吴茱萸的未成熟干果。别名:辟邪。其入药治病,最早见于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性热,味辛苦,毒性小。在药用之前,甘草必须在水中煮沸以降低其毒性。入肝脾肾经。
功能:疏肝降气,温中散寒,祛湿壮阳。主治:厥阴头痛,胸脘痞满,呕吐吞酸,阳虚泄泻,肝郁肌拘,寒疝,脚气。清末新版《验方》中记载,将吴茱萸捣碎,米醋敷足尖涌泉穴,可治口舌生疮、肝阳上亢眩晕、头痛(高血压)。
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表明,果实中含有生物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羟基吴茱萸碱、吴茱萸碱等挥发油成分。药理作用:镇痛、升高体温、收缩子宫、抑菌、消炎、杀虫、抑制胃肠溃疡、升高血清G.P.T、G.O.T、抑制胃肠功能、耐缺氧、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