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提出了暴怒导致的疾病?

吴有兴(1582—1652),字OK,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的传染病学家

1

吴有兴“生气了”

大明崇祯1642年至15年,全国瘟疫横行。吴有兴通过在疫区的亲身观察、诊断和用药,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研究了病源,并根据治疗和检查的结果撰写了全新的著作《温病论》,为国内第一部。他根据自己一生治疗疫病的经验,大胆提出了邪气学说,这也是世界传染病医学史上的一大创举,赢得了后人的广泛尊重。

2

瘟疫理论

吴有兴在《瘟疫》中列举的瘟疫疾病有流行性疾病、大头瘟、虾膜瘟、瓜瓤瘟、疙瘩瘟、疟疾、痢疾等急性传染病。他明确指出,这些疾病都是流行病,不是风寒、暑湿,不是六淫邪气侵袭,而是四时之气不正所致。其症状与伤寒相似,但实际上是不同的,无论从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但古书从未有过不同。吴对它们逐一加以区别和阐述,并论述了方药。

吴有兴指出,瘟疫之所以具有突发性和流行性,是因为天地之间存在一种奇异之气,也就是所谓的敌对之气和瘟疫之气。

生气是杂气之一,年年都有。敌意的兴衰与地域、四季、新年有关。感觉生气后,可以让人老少生病。这就从病因上区分了温病与常见的外感病和伤寒。

吴有兴指出敌意是通过口鼻侵入人体的,突破了“外邪伤人皆从皮毛”的观点;他还指出,鼠疫传染性很强,不同种类的敌意会选择性地侵入某些生物种群或人的特定器官,引发特定疾病;同时指出,人类的疫情和动物的瘟疫是由不同的敌意引起的,每种疾病都有其特殊性。其中著名的方药有大元饮和三笑饮,通过散利向人们展示了散利的方法。

在治疗上,他提出了一整套祛邪达本的理论,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伟大的创举

吴有兴创立的温病学比西方世界早了200年。形成了系统的温病辨证论治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学术见解,丰富了中医热学的内容。他的“邪入”说对叶的“温”说有一定的启示。他的学术思想使温病学具有了独立性和系统性,对中医的贡献应予以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