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上突然起了疹子?恐怕是药物过敏引起的麻烦

所谓“过敏”顾名思义就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某些物质过度敏感。这些物质可能通过呼吸道、胃肠道、皮肤或静脉注射进入体内,进而引起各种过敏反应。这些物质通常被称为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尘螨、海鲜、牛奶等。每个人过敏的物质和症状不一样。过敏并不意味着他们生病或虚弱,而是他们特定的体质会对特定的物质产生过敏反应。

你曾经突然出疹子吗?你知道这可能是药物引起的过敏吗?有些人对普通药物有过敏反应。根据伤害救济基金会的统计,别嘌醇和苯妥英钠是台湾省最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表1)。除了药物的药物成分,辅料也可能引起过敏。比如成分相同的药物对某个品牌的药物过敏,可能是不同药企用的辅料不同。

过敏症状

药物过敏有很多不同的症状,如皮肤、胃肠道、呼吸道,偶尔发热;皮肤相关症状包括皮疹、皮肤发红和瘙痒,有时伴有眼睛和嘴唇水肿;呼吸道症状包括喘息和气短,而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和腹泻。

药物过敏不一定在服药后立即发生,按时间点可分为“即刻药物过敏”和“延迟药物过敏”。即刻药物过敏一般发生在机体吸收药物后,一般在服药后一至两小时内,如用药后半小时出现皮疹或瘙痒。迟发性药物过敏发生在数小时或数天后,如:医生新开的药,患者服用两周后出现发热、皮肤瘙痒、水疱等症状;可见,服用几种药物后会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由于第一次服药后不出现,常被忽视。

除了上面提到的轻微过敏症状,有时药物过敏的症状严重到需要紧急治疗。其中,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十)是药物损害救济基金会每年提供救济最多的疾病。这两种过敏反应主要侵入皮肤和黏膜,引起大面积组织坏死和溃烂,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两者在发病初期都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痛或起水泡。因为症状是逐渐出现的,所以经常被误诊为感冒症状。但如果不及时停药,症状会急转直下,变成全身性红斑,眼、口、生殖器黏膜溃烂,内脏和胃肠黏膜也会遭到破坏。治疗后,这些患者仍可能出现皮肤色素异常、畏光、干眼或视力下降等后遗症。有些症状需要长期用药才能缓解,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面对药物过敏,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