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东《在弓路的穿越》与弥生文化的兴起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欲传世的皇帝在“南邪”海上巡游,“待三月”,这时收到齐人徐福等方士的来信,说海中有“三座圣山”,于是秦始皇“遣数千少男少女下海求仙”。
徐福第一次渡海的起点是山东半岛南端的琅邪。当时的琅邪是一个古老的港口。早在春秋时期,这一带的航海家就从这里航行到朝鲜半岛,然后沿着半岛海岸航行,经对马岛到达日本九洲。
徐福第二次下西洋的起讫港,因史书未找到详细记载,众说纷纭。传说徐府村(赣榆)人在农历十月十九日从家乡赣榆出海。另一种说法是在山东崂山。还有一种说法是,崔府第二次出海还是第一条路线,也是中邪了。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徐福第二次出航时,谎称神仙要求“一切”,然后“各种事情都是用那粒钱办的”。如果以此推断,徐福可能还是会走上次的老路线。不仅如此,我们还知道,徐福的第二次日本之行,带来了中国古代的许多“奇葩”,比如汉字、中草药、水稻种植等。
徐福东渡海日本,促成了一代“弥生文化”的诞生。当时日本没有文字,也没有农耕。徐福把文字、农业和医学技术带到了日本。为此,徐福自然成了日本民众眼中的“农神”和“药神”。这是随着考古和两国人民的交流逐渐被发现和挖掘的。近年来,在日本福冈县板芙考古遗址中发现碳化米粒遗迹,根据碳十四测定,与朝鲜半岛釜山金海地区发现的米粒属于同一类型。说明在同一历史时期,日本人民开始了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无独有偶,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使用青铜和铁的生产工具和丝织品,并开始有了文字。这些都和之前的日本绳文化无关。日本学术界和考古界公认弥生文化起源于中国北方沿海文化。这也是日本文字和中国文字相似的根本原因。日本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徐福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洱与中国水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