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甲丸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外台秘笈》第31卷:地鹿丸3.1组成3.2制备方法3.3地鹿丸用法用量3.4功能主治3.5用法说明3.6溶液3.7注4外台秘笈第13卷引自《广济方》4.1“拉卜加丸”别名。处方4.3制剂4.4功能主治4.5用法说明4.6各种讨论4.7腊八丸的临床应用4.8注意事项4.9摘录5参考文献。考试材料附件:古籍1拉卜加丸1拼音chī lì gā wán

2英文参考池莉万[21世纪科技双语词典]

3.《外台秘笈》第三十一卷拉卜加丸方名为拉卜加丸,来源于《外台秘笈》第三十一卷记载的苏合香丸别名,即太平惠民和记局[1]方子。

3.1由白术、青木香、犀角、制香附、朱砂(研末、水飞)、诃子、檀香、安息香(末,用1升无灰酒煎)、沉香、麝香(研末)、丁香、荜茇、冰片、茵陈(研末)组成。

3.2制法为细粉、炼蜜、丸,梧桐树为大[2]

3.3拉卜加丸用法用量每次服四粒(老人儿童各一粒),空腹用井水送服或温酒送服[2]。

3.4功能主治《外台秘笈》第31卷地陆丸具有温中开窍、解郁化浊的作用[2]。适用于中风、突然昏厥、咬紧牙齿和意识不清;感污浊之气,痰阻之气,胸腹满痛寒;霍乱流行,腹痛、胸闷、上吐下泻,甚至昏迷;现代也用心绞痛治疗冠心病,属于气滞血瘀寒凝[2]。

3.5注意孕妇使用[2]。

3.6方中用青木香、香附、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苏合香、冰片行气解郁、开窍散寒;吴用赭石散寒,用增健脾化湿化浊之功。犀牛角清心解毒;朱砂安神;诃子性温涩,以防止辛香过于分散,损伤正气[2]。本方是治疗大量辛、开窍药配伍所致寒邪、痰浊的常用方剂[2]。

3.7注:我们最初发表《外台秘笈》第三十一卷,引用广济方,命名为拉卜嘎(即白竹)丸[2]。苏神梁芳也有自己的药方,但没有吕翔[2]。

4《外台秘笈》卷十三,引自广济方,4.1,别名拉卜加丸、安息香丸、苏合香丸、七里加丸、苏合丸。

4.2处方拉不加(即白术)、光明沙(研末)、麝香(木瓜)、梨、香附(白)、沉香(重)、青木香、芝麻、安息香、檀香等。

4.3制作方法极细粉,蜂蜜炼丸,大如梧桐树。蜡(月亮)藏在秘密容器里,不要气馁。

4.4功能主治:引自《外台秘笈》卷十三《广济方》的拉布甲丸,有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理气化痰、解郁开窍之功。主中风,中气,突发昏厥,神志不清。牙关紧迫,或冷闭,心脏突然疼痛,甚至昏厥;或者痰多,突然昏迷,霍乱,腹痛,胸痛,上吐下泻,甚至昏迷。

4.5注意忌食生的血肉、桃、李、雀肉、鲱鱼和醋。

4.6各种讨论①“医方考”:患者有中风痰,咽喉有痰,水饮难通,非香不能开窍,故集各种香助其开窍;非辛热不能通塞,故用祝新为辅。犀牛角虽凉,凉而不滞;虽然苦,但是苦出唾液。初中的时候全世界都用这个方子,经常管用。丹溪意为辛香散真气,脑麝可引风入骨,如油入面,不可解。医生可以用来救急,注意不要让人多拿衣服。

(2)变得便于阅读:这是首先要拨的东西,所以镜月有非风之名;如果你把它和综合症区分开来。无论邪不邪,急需用人参、肉桂及附品来恢复阳气,巩固基础,治之犹为过。怎么用泻药驱散?要等其根本巩固,正气渐归,再审其六淫七情,或内或外,缓之,则可。此方集诸香开阖,用犀牛角解其毒。白术、白蜜正其正,朱砂露其邪,趋向芳香。把气堵在邪里的人看待,似乎是恰当的。

4.7拉卜加丸的临床应用①中风《医案》:邱欣,43岁,中风,腹痛剧烈,口眼?歪歪斜斜,苏鹤香的药丸越吃越多。加入姜汁和竹沥后,完全治愈。

②血卟啉症(腹痛、胁痛)辽宁中医杂志(1988;1: 31):冯,女,48岁。有胁痛,如刺痛,疼痛固定且不肯按压,伴有剧烈腹痛,昼轻夜重,间歇性发作,达13年。面色黝黑,夜不安生,噩梦不断,口中苦涩,口干舌燥却不想多喝,食欲不佳。我青黑色,嫩侧有齿痕,皮毛白而厚,脉沉而涩。每次发作,疼痛持续213小时,之后缓解,但疼痛无止境(我妈也有这种综合征)。最近病情加重,肝脏肋骨下有3-4厘米的硬度。腹部鼓胀鼓胀,却没有青筋冒出。实验室检查:尿胆汁源试验阳性;尿液新鲜时呈暗黄色,日晒或加酸后变红。一开始给她用了吩噻嗪、氯丙嗪、麦迪因等药物治疗,疼痛并没有减轻。匆匆吃下1苏合香丸,让患者嚼碎后用温水吞服。服用2分钟后疼痛大大减轻,3分钟后疼痛停止。之后,她每3天服用1粒,4粒* * *,服用5剂以上疏肝理气止痛的中药。她康复出院了。随访2年未见复发。

(3)阴缩辽宁中医杂志(1988;1: 31):马,男,46岁。尿频,一天10次以上,色白而短,淋漓不尽,持续一年多,伴有精神萎靡,面色晦暗,少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细。医前补肾治疗一个多月不见好转。3月25日下午3点多,突然感觉一阵* * *吸样的疼痛,逐渐加重。我尖叫着,尖叫着,我很惊慌。我脸色苍白,额头渗出冷汗,手脚冰凉。他老婆一手托着病人* * *一手托着阴囊,使劲拉。舌淡苔白,脉沉。作者叫妻子放开手,只见病人* * *身材矮小,只有一寸多长,阴囊收缩得像鸡蛋那么小。* *和阴囊是阵发性的,住在腹部。每收缩1次,病人就哭1次。证候为“阴缩”。求苏合香丸吃2粒。首先,服用1药丸,让病人咀嚼吞咽。5分钟后腹部转暖,抽搐停止,疼痛停止。然后阴囊皮肤会松弛,阴囊皮肤会突出,恢复。第二天早上,病人* * *没有任何不适。告诉他吃剩下的1片巩固疗效。

④粤医(1966;1: 15):刘的儿子,一个7岁,一个10岁。两个孩子由父母带出去,吃未消毒的木薯。饱餐一顿后,黄昏时分,他突然感到畏寒、头晕、胸闷、呕吐。他父母下班回家才知道是木薯中毒。那天晚上我们的两个医生被邀请去抢救。一是因为呕吐,中毒较浅。当时除了给盐汤检测呕吐,让它继续吐点口水,再吃2粒苏合香丸就安全了。另一个生病的孩子因为多吃了木薯,严重中毒。当时他四肢冰凉,脉搏微弱,手脚微抽,面色青紫,嘴唇肿胀,鼻翼扇动,呼吸急促。形势非常严峻。立即注射可以帮助你获得急救。注射后,情况没有好转。在任重穴上针刺了几次后,虽有效果,但仍未脱离危险。由于山区交通不便,距离城市较远,买药难。后来详细鉴定了症状。属于痰瘀气滞的寒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将1苏合香丸用温开水研磨,边研磨边灌服。服用1丸后,气机通畅,效果非常明显,脉搏立即恢复,表情平和,语言非常清晰,没有出现中毒症状。为了保证患病儿童的安全,再次服用了1苏合香丸,并送往韶关市人民医院治疗。在去医院的路上(大约3-14个小时),生病的孩子很平静,翌晨像往常一样回家了。

⑤呕血上海中医杂志(1986;7: 26):一位患有慢性咳嗽的患者情绪低落,郁郁寡欢。1天暴怒后咳嗽,呛咳,吐红,胸闷,胁痛。治以清肺止咳,凉血止赤,但不能止咳,血不宁。是想到吐红乃木降火行气活血所致。木郁,气火不均,为何血归经络?对于抑郁的人来说,只有疏肝解郁,难以放松,必然导致香窜,气也就容易通了。所以用苏合香丸(1片)解郁理气,再配合宣肺降气的产品,服药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法古已有记载或可证。如《世一德小方出血门》中有“苏合香丸治因气或吐血所致鼻衄”的描述;《苏神·梁芳》中有一个谢芝芳的病例,“他长时间吐血,然后就奄奄一息了。他被打败很久了,手脚冰凉,呼吸都死了。”"研究了苏合香丸之后,他满意了一半."

⑥胆道蛔虫陕西中医(1985;7: 322):用苏合香丸治疗胆道蛔虫病9例,取得满意疗效。每次服1丸,每日2 ~ 3次,温开水送服,服药间隔4 ~ 5小时。如果服药后30 ~ 60分钟内症状消失或减轻,服药不超过3粒,一般疗效较好。显效:服用1至2丸后,症状体征消失,两天以上未复发6例,占66.7%;显效:服用3粒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两天内复发2例,占22.3%;无效:服药后症状体征略有改善,1天内复发3次以上。总有效率为89%。

⑦过敏性鼻炎吉林中医(1986;6: 17):王某某,男,45岁,工人,1985 165438+10月26日。两年前,她在某医院五官科被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在寒冷的天气,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头痛,流泪,反复发作。最近由于气候变化症状的加重,西医的对症治疗转向了中医的诊治。症状包括严重鼻塞,打喷嚏和流鼻涕,头痛,舌苔薄白,脉紧。诊断为:鼻窦炎(寒闭型),应采用辛温香开窍法治疗。用了苏合香丸,告诉他早晚各吃1粒。服用40片后痊愈,1年随访未发现复发。

4.8注①安息香丸(中国藏经第二卷)。②苏合香丸(《苏方》卷五)。③七里甲丸(普济方,卷237)。④苏合丸(《赤水朱轩》卷四)。

4.9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