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端午节怎么过

天啊,我们还自己包粽子吗?我们要不要在额头上抹点雄黄?我们还抽艾草吗?我们还挂香包吗?我们还去看划龙舟吗?我们还背《离骚》吗?……

去年,当得知韩国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江陵端午祭”为文化遗产时,许多中国官员、专家、学者和民众奋起“捍卫中国的传统民间节日”。如今,韩国研究

当一些人表示愿意与中国一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时,另一些人则表示反对。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自然会得出结论。但我们不禁要问:当韩国将端午节视为重要的传统民族节日时,我们是如何掉以轻心的?我们今天怎么过端午节?

很多人可能忘记了,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曾经是中国四大传统民俗节日。就在二三十年前,上海还有很浓的过端午节的习俗。当时在江西、湖南周边的县,对端午节、中秋节的重视程度,现在都让人吃惊。节日前后的五到七天,几乎全城放假,都回老家过节。

端午节是如何在城市中逐渐淡化的?这确实需要认真的反思和讨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五四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和文革中的“破四经”,因为在当时,这些节日在城市社会生活中仍然保持着活力;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西风东渐或“崇洋媚外”。在香港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端午节是法定假日,传统节日正在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同样,也不能简单地归因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不能因为纪念屈原,就把端午节看得太重,政治化。两千年来,纪念屈原和全民健身除疫并行不悖;也不能简单归咎于商家的炒作,把洋节炒热了,把中国的民俗节炒冷了。如果没有炒作,圣诞节和春节还能像现在这样热闹吗?我们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商家会炒作圣诞节和春节,而忽略了端午节。没必要责怪只知道“哈-汉”和“哈-日”的年轻人。如果将来他们成熟了,可能会进一步“呵呵”日本和韩国在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有益经验。中国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会不会被纳入法定节假日,如果有发展空间,会不会很自然,会不会有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情?如何引导和培养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热情?……

专家学者可能会对这些问题争论很久。在得出结论之前,我们不妨先行动。转眼间又是一年。专家学者不妨先说说。今天应该怎么过端午节?

端午节参观汨罗

6月11,端午节,中国岳阳(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在屈原殉难的湖南省汨罗市举行。日前,笔者专程来到汨罗采访即将到来的端午节。

“五月五日,天晴,古鲁思念屈平”。湖南省北部的汨罗市属于楚国的罗城。2300多年前的农历五月初五,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怀沙跳入河中,当地人民奋力划桨,抢救这位爱国诗人。从此,端午节就形成了。

在汨罗采访,感觉这里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从上到下,每个人都在计划端午节。从11到13,数十支国内外龙舟队参加了此次活动,一批批客商通过小船前来考察投资环境。国内外100多位学者也应邀参加了龙舟论坛上屈原的学术讨论。

在汨罗看到的一些端午节习俗已经在全国各地普及,如门前挂艾叶、挂葛根、饮雄黄、踩高跷、做香囊、抽香烟辟邪、小孩手臂缠彩丝线、佩兰沐浴等,但其他地区的形式略有不同。但有些习俗只存在于汨罗,比如与清明不同的“端午踏青”。端午节的清晨,人们穿着鞋子走在带露水的草地上,使鞋子沾上一点晶莹的露珠,以此来赞叹屈原饮朝露、清正廉明的高尚情操。汨罗一些地方还保留着端午节“放早牛”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农民们都要在日出前在牛的右角绑上红布条,左角绑上艾晨叶,然后放在野外吃草,吃完一大早就带回牛棚。

来到汨罗江附近的龙舟赛马场,笔者看到主体育场两侧的看台是新建的,可以容纳数万人。体育场两侧醒目地竖立着海报,其中一张海报记录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汨罗江是蓝墨水的上游”。一批批的人前来观看赛前准备,参赛的龙舟队正在训练。

汨罗端午节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如果造龙舟用的木材一定要“偷”,否则就赢不了;造龙舟的工匠必须是九个人,取“一龙生九子”的传说。端午节祭祀屈原的粽子不是随便带的,而是从屈原的出生地湖北省秭归县运来的,被称为“千里送粽子”。

笔者从龙舟赛场了解到,岳阳市和汨罗市政府还安排了一系列民俗项目来展示汨罗独特的端午节,其中曲子庙龙舟节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端午节,人们到曲子庙,在钟磬和鼓乐声中祭拜屈原,唱《离骚》,准备三个祭祀龙头。龙舟队选出一名代表,取下龙舟的龙头,抬到曲子庙祭祀,再拿回去举行比赛。

龙舟锣鼓已响,江面上闪烁着意气风发的龙头龙林。乘风破浪的双桨,在一代又一代地诠释着端午节的传说...

秭归端午节最强。

在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出生地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们缅怀屈原,纪念的方式比其他地方都好。能有机会在秭归过一个地道的端午节,和屈原故里的人一起寄托对屈原的无限深情,是非常难得的人生记忆。

对于曲香人来说,一个端午节远远不足以表达人们的感情。秭归农历五月有三个端午节:初五是第一个端午节,十五是大端午节,二十五是最后一个端午节。整个农历五月都成了端午节。

在秭归过了端午节,我体验到的不仅仅是节日的欢乐,还有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农历四月底,在曲香就能感受到端午节的临近。男人们忙着检修龙舟,重新涂抹桐油,泡在水里。下班后,农民们组队在河里划龙舟进行训练,期待比赛的到来。女人们开始泡糯米,采摘蓼叶、苦艾酒、菖蒲。端午节开始了。家家户户都把去年挂在大门上的苦艾酒摘下来,换上用红纸条绑着的新苦艾酒。人们开始包粽子,煮鸡蛋,吃大蒜,喝雄黄酒。这种热闹的节日气氛将持续到端午节结束。

端午节时,曲乡人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屈原,但最重要的是赛龙舟,包饺子,开诗会。

端午节到了,粽子的香味在屈原的家乡乐平里的小村子里。院子里,屋檐下,三三两两的村妇坐在一起包粽子,说家长里短。大树下玩耍的孩子们,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唱着流传多年的歌曲《粽子歌》:“有棱角,有心肝,都是白的,煮半辈子。”在曲香过端午节,一定要细细品尝粽子的味道。走在峡江镇安静的街上,找一家老婆婆的粽子店坐下,一元钱买四个大粽子,轻轻解开细线,再慢慢剥开粽子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听说是外地来的客人,老婆婆会热情地给你讲把粽子扔到河里祭祀屈原的故事。说起包粽子,老婆婆说粽子要用上好的糯米和宽大的蓼叶包裹,再用细细的五色丝线包裹。最特别的是在糯米中间放一颗红枣。棱角分明的形状象征着屈原刚直不阿的性格。雪白的糯米,寓意屈原除污的品质。那颗红枣,是屈原对楚国炽热真挚的爱国之情。

龙舟赛是秭归的重头戏,也是一项参与性和观赏性都很强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屈原的家乡,村民们非常重视龙舟比赛,素有“宁废一年地,不废一年船”之称。五月初五,比赛开始前,西陵峡两岸的村民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到屈原镇的江南渡口。随着锣鼓声,唱响了《招魂歌》,伴随着《我的兄弟归来》的声音,峡江两岸一时人头攒动。龙舟赛艇分为游河、招魂、竞速、回船四个程序,其中最热烈的是竞速,最感人的是招魂。印象最深的一首歌是《灵魂招魂歌》:“三闾,医生,听我/你的灵魂...平安回到家乡/家乡人民尊敬你/永远陪你!”声震峡江,止云停水,泪湿衣襟。船上的人喊着“回家,回家”,把竹篮里的粽子扔进了河里。在随后的比赛中,伴随着喊声,龙舟像水龙一样穿梭在海浪中。

节日期间来到诗人的故乡,一定要参加诗会。包括屈原的《离骚》在内的22首诗是屈乡人最大的财富,举办诗会成为屈乡人庆祝端午节的独特形式。乐平流行读书。自古以来就有一个活跃的农民诗社,叫骚坛。端午节,艾宗祥飘香的时候,农民诗人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屈原庙,举行一年一度的骚坛诗会。诗人们拿出自己悼念屈原的诗词,相互唱和,抒发情怀。他们的投入和享受让围观的人忘了回家。半夜,乐平里有小灯亮着,是农民诗人回家的火把。

乐平里一直是文人墨客隐居、访古的好去处。屈原在这里长大、求学,留下了许多遗迹和动人的传说。今年端午节期间,这里举办了“八景寻梦”活动。游客还可以在照面井、读书洞、落幕珠、凤凰溪等景点欣赏演员的表演。有年轻的屈子在读书洞手拿竹简吟诵《橘颂》的场景,也有老屈原边走边吟诵一首《曲遥谷的呼唤》的场景,梦幻般的场景在游客面前展开。可以看到神奇的“灵牛”在凤凰溪旁的田里耕田。黄牛不需要被鼻绳拉着,只要听主人的话自己转,土地就平整了。在三闾博士的家乡参加粽子大赛,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在老百姓的院子里包粽子,品尝粽子午餐,体验屈原故里端午节的习俗,让许多远道而来的游客终生难忘。端午节的活动太多了。乐平里希望小学还举办歌舞表演,屈原是骄傲的老乡。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孩子们的表演尤其引人入胜。

江陵端午祭。

端午节与春节和中秋节一起,是韩国三大民间节日之一。端午节以前是韩国的法定假日,后来因为公休太多取消了。在韩国农村,端午节的气氛还是很浓厚的,农民自己放一天假。尤其是以江陵为中心的东部地区,节日的内容非常丰富。尤其是江陵大野节和假面舞剧1967被韩国文化部认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

江陵端午祭源于对山神的崇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朝鲜族民俗特色的活动体系,分为祭祀、表演、娱乐三个部分,活动时间跨度为20天。端午节的仪式多达25种,按程序分为“酿酒”、“祭山神”、“伐圣树”、“迎神祭”、“端午巫术”、“祭神”,由专门的仪式官主持。巫礼以歌舞的形式表现,娱神娱人。都是巫师引导,全民参与。* * *祝村里平安,渔农业丰收。民间表演艺术最有特色的是官奴化装游,诙谐幽默。此外,还有农乐、合唱、摔锅、摔跤、荡秋千、跪地比赛、跆拳道比赛、棋王比赛等多种娱乐活动。同时还举办了类似于中国庙会的大型“乱象”,汇集了当地的特产展销和民俗表演,吸引了大量民众前来参观消费。

江陵端午和中国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吃粽子,不划龙舟。这一天,韩国男人会参加摔跤,女人会荡秋千,洗头,用艾草开水洗澡。村民还会酿浊酒,就是米酒;用小米和玉米粉、香菜和洋葱炒车轮饼,类似于中国的洋葱煎饼;用山牛蒡做牛蒡饼,裹上炒好的豆粉,口感绵软可口,就像中国北方的“滚雪球”。端午节的习俗中,还有剪菖蒲簪、画龙船扇等。

如今,江陵端午祭每年吸引数百万国内外游客。

兴文石海世界举行洞穴龙舟赛。

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在6月9日至12苗山花节期间,在天泉洞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下洞穴龙舟赛。奇特的比赛场地,古老的比赛规则,悠扬的苗族民歌,盛大”?“祭祖篝火狂欢晚会”吸引了许多游客。

百名龙舟赛赢金粽子佛山讯6月11日,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和谐杯”龙舟赛赢金粽子邀请赛在路畅农场举行,百名龙舟队的径向选手将遭遇新的挑战

据悉,比赛开始后,放射状选手要经过“合力夹粽子”三关,两名选手用桨将右边木盆里的粽子夹到船上;要“营救同伴”,队员必须解开被绑队员的绳子;“绳障、风暴”,队员要在龙舟前拉起绳子,穿过喷水柱、木桩,然后进入比赛区域。在比赛区,最大的挑战障碍是“在10米高的地方抓住粽子的六边形框架”。龙舟必须停在10米外的指定区域,然后游到六角架。三人合力将赢粽子的队伍送上3.5米高的一楼,赢粽子的队伍爬到三楼,再拿下挂在离三脚架3米远的篮子里的金色粽子。拿到金色粽子后,可以直接跳入水中,与队友会合,划龙舟到牌坊。然后一人爬上6米高的牌楼,把粽子挂在横木上,从横木上滑下,敲响锣表示比赛结束。(黄冯杰平)

端午节去汉江泼水。

石狮讯端午节,福建泉州,又会有“赛船泼水”了。泼水节将迎来成千上万的人。今年6月11是端午节,“赛船泼水”将如期上演。那时,你可以和你的亲戚朋友来这里泡在海里,尽情享受。

宋代汉江古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明清时期发展为泉州港的总港,成为与台湾陆港的轮渡码头。“海上泼水节”最早见于明代。每年端午节,两岸民众组织汉江、鹿港庆祝、祝福摆渡船,身着盛装的船员在海上比赛时互相泼水。据统计,每年端午节,多达5万人前往漓江观看“赛船泼水”,已成为一个海水泼水节。

哈尔滨人看端午节,去郊游。

哈尔滨讯南方的端午节是酷暑的开始,而东北则是春回,所以哈尔滨人有端午节守夜、郊游的习俗。为满足市民在端午节前夕夜游、乘船的需求,6月11端午节当天,全市共有37条公交线路从凌晨2点开始运营,6月10至6月11日6条轮渡线路昼夜开放。

今年端午节刚好赶上周六,给了人们充足的踏青时间。去二龙山露营,在二龙湖上举办大型篝火自助野餐会在湖里煮鱼,端午节早上用湖水洗脸,然后采集野生蒿;或者去尚志县猫儿山,睡在农家火炕上,吃着店主铺的大煎饼,品尝用天然矿泉水培育的蔬菜、瓜果、草莓等新鲜蔬菜水果;或者去亚布力山庄参加家庭攀登和收蒿大赛,吃煎饺,都是哈尔滨人比较喜欢的。庆丰车影俱乐部还组织了“万人徒步”驾驶活动。端午节的早上,松花江上将举行龙舟比赛。龙舟上的水手和他们的小号将与两岸数万市民一起唱端午节的歌曲。

合肥市民也可以玩龙舟。

合肥讯龙舟竞渡一直以专职选手为主。今年端午节,合肥市民也可以一试身手。在合肥市体育局的特别安排下,今年端午节上午9:00-下午5: 00,凡身体健康、会游泳的65、438+08岁至60岁的市民,均可在南淝河报名,登上龙舟,在专职舵手、划手的配合下,体验划龙舟是怎样一种体验。本次活动的八艘龙舟已经整装待发。

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寻找端午节

比如在上海繁华的商圈,高档的商圈,时尚的商场,在端午节是不可能表现出任何像圣诞节一样的节日气氛的。只有商业区的商店和员工食堂供应大量的粽子和咸蛋,这表明上班族正在临近端午节。就连每天都在演绎传统江南民俗的豫园老街、龙华、朱家角古镇,今年也没有专门安排突出江南端午习俗的特别活动。今年的龙舟赛从传统的比赛变成了标准的锦标赛,所以从苏州河搬到了淀山湖边的水上运动场,要看会很麻烦。

然而,端午节的一些习俗仍然保留在街道和居民区。

早上在徐汇区田林新村的路边,看到一个大妈回家买菜,带回一堆菖蒲和艾草,还有一堆宗佐。我就知道,即使是高层住宅区,端午节总会有人不忘在门口挂一串菖蒲和艾草,总会有人拿着自制的宗佐香在小区里飘来飘去。去菜场的时候看到一辆小三轮车卖菖蒲和艾草,一堆八角,一堆52元。买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如果不想挂在门口,也可以放在花瓶里作为插花。买粽子的多是中老年女性,有包粽子的手艺;地摊上有绿色包裹的饺子,很抢眼。里面的肉可以是买家想要多肥就有多肥。如果买回来自己煮,可以闻到一屋子的香味,然后买一堆饺子挂起来当装饰。许多人也从卖彩色香包的小贩那里挑选一些香包带回家。也许大街上挂在女生包上的彩色香包,有一部分就是从这里来的。

如果去上海老城区的小巷或者郊区小镇,氛围会更浓,菖蒲、爱朋、宗佐的销量会更好。当你走进一条小巷或小巷,总能闻到有人煮的饺子的香味。这里的一些粽子每年都会送给亲戚朋友。朋友从来不买粽子,每年吃的都是住在老城区的姐姐和青浦的嫂子送的。

在上海的高档住宅区,对端午节情有独钟的,却是台商聚居的小区。许多台商仍然保持着端午节回老家过年的传统。

在端午节氛围越来越淡的上海,教育部门正在做一件传承民俗文化的实事:端午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现在已经纳入中小学德育内容。

今年端午节前一周,上海多所学校适时开展了以端午节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周一上午的曲阳第四小学升旗仪式上,职工团支部的老师给孩子们讲了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并背诵了屈原的诗词。在绘画课上,孩子们画屈原、龙舟和粽子,有些班级还在端午节出版黑板报。继光初级中学在初中部的四个班级开展了民族传统教育。各班召开了以“走近屈原”为主题的班会。班主任给孩子们讲了端午节的由来,以及它与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故事的关系。学生们还自发组织了一场屈原诗歌朗诵会。吉光中学还让劳动技术老师教孩子们用糯米、豆沙、鲜肉做三角粽子。包好煮好之后,一些粽子被送到当地的养老院,让爷爷奶奶品尝。老人们咬着粽子,看着天真活泼的孙子孙女,喜出望外。

东方大地作为上海青年活动的基地,也在端午节之际举行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在这里,人们可以瞻仰著名雕塑家创作的屈原雕像,通过吃粽子、划龙舟等传统方式纪念这位世界名人。

今天苏州的端午节习俗

姑苏一大早,临近端午,逛街回家的家庭主妇们经常会发现很多用红绳绑着的艾草菖蒲,上面有几个用丝线缠着的蒜头。扛着这个东西的市民,在端午节前的农贸市场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苏州的老传统里,除了挂艾草、菖蒲,孩子们还穿着虎头鞋帽,妇女儿童胸前挂着用丝绸之类缝制的各种五色香囊。苏州的一些老字号药店,如王等,都精心制作了端午节香包,里面配有特殊的中药香料。草药的清香沁人心脾,形状有虎头、南瓜娃娃、糖娃娃等。,成为传统时令产品中的一朵奇葩。这几天不断有顾客来买香包,有的还会买。

我拿了十几个可爱的小老虎香包送给朋友和同事的孩子。粽子,端午节的特色食品,已经成为继月饼之后增长最快的时令食品。专卖店顾客排起长龙,超市各种品牌扎堆。早餐车上的粽子香味四溢。这两天,“洋超市”也在庆祝中国节。在家乐福超市,龙舟形状的柜台栩栩如生,摆满了粽子、粽叶、咸鸭蛋等时令商品。“龙”上也插满了龙旗。

中国民族习俗的传统是“多源一体”,各地关于端午节习俗起源的传说也不尽相同。在苏州,流传着划龙舟、包粽子的习俗,起源于纪念伍子胥,他把苏州城建设得像天地一样。春秋末年伍子胥被杀葬于胥江后,无棣地区的居民不仅设祠,还以赛龙舟来纪念他。照此推算,无棣端午节赛龙舟的历史比祭祀屈原早200多年。

为了纪念伍子胥,苏州人流传了很多民间故事,比如伍子胥建姑苏城,帮孙武写孙子兵法,东山迎娶许穆,辅佐太子称霸等等。有古胥门、胥江、胥口等地,有吴相祠、盘门景区,有矗立在古胥门外的伍子胥雕像,还在太湖附近的胥口镇建了50%的面积,在连接太湖的胥江上建了许旺墓原址。以伍子胥命名的古虚门一带,以及与之相连的百花洲,历史上曾是姑苏水陆转运的水马驿站。随着古城环城风光带的建成、古虚门城墙的修缮和百花洲公园的改造,这一带又重现光彩,现已成为旅游和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并逐渐形成了集酒店、会展、商业等为一体的徐门商业城。

近年来,在百花洲等地,苏州市民经常通过展示自己的民俗文化活动来庆祝端午节。端午节当天,社区的百花洲龙灯舞狮、莲花船舞、蚌壳舞、木兰扇、腰鼓队、大头娃娃、彩马巡游、吴门书画、巧夺天工的“粽子大王”决赛、龙舟竞渡等表演精彩亮相。最有趣的是包粽子比赛。参加大赛的老妈妈们个个精神饱满,使出浑身解数,做出各种风格的粽子,有些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