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的发展历程
2.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有1892种药物,其中有330种中药被记载为“修治”,并总结了前代的炮制经验。330种药物中,含有李时珍本人炮制经验或见解的有144片。其中很多,如木香、山姜、茺蔚子、枫香、樟脑等。,都是李时珍亲身经历记录下来的,大部分还在加工制作中使用。比如半夏、天南星、胆南星等。明代苗希雍所著的《罐藏大法》是我国第二部药物炮制专著,其中收录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每种药物的来源、采集时间、优劣鉴别、加工辅料、操作程序和药物贮存。大部分内容能反映当时的实际社会生产,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前人的加工方法概括为:雷公。
3.清代张仲淹的《修物指南》是我国第三部专著,收录了232种药物,系统记述了各种炮制方法,其中大部分出自《证本草》和《本草纲目》,但张作了进一步的归纳、整理和详析,更为引人注目。张认为炮制在中药中非常重要。他说:“若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剂不准,症状不证。”在炮制理论上发挥了作用,如:“吴茱萸汁能抑苦寒,助胃气,猪胆汁能泻胆火,达木郁,牛胆汁能除燥燥,烤用中性,炒用芳香……”。4.由于加工行业老专家的长期不懈努力,人们对加工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逐渐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国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对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的规范化和质量标准进行了示范研究。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对规范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稳定中药临床疗效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新设备、新工艺的探索与应用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改进了一些传统的加工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比如远红外线和微波具有穿透能力强、加热速度快、杀菌效果好的特点,用远红外线烤箱或微波炉加工鸡内金,具有省时、卫生、方便、无需分级的特点。乳香的传统加工方法是炒后喷醋。杂质去除不彻底,容易粘在一起,不方便配药。工艺改进后,将乳香粉碎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加热,搅拌至完全融化沸腾,刺激性烟雾随水蒸气逸出。烟雾稀释后,倒入一定量的米醋,稍加搅拌,倒出冷却,碾碎待用。这种方法的处理温度不会太高,除去杂质也不会影响疗效,温度升高也不会粘在一起。中药炮制中“制药”原理的研究“制药”是炮制的重要作用之一,炮制“制药”的机理可概括为:加热炮制以减毒。包括通过加热破坏有毒成分或改变结构来降低毒性;通过加热和加工制成乳膏降低毒性;热处理用于分散有毒成分,降低毒性;热处理用于使有毒蛋白质变性并降低毒性。水处理去除有毒成分。在传统炮制工艺中,一些有毒药物可以用水处理,去除一些水溶性有毒成分,降低毒性。比如矿物药如芒硝、朱砂、雄黄、硇砂等。,经过不同的水处理方法,去除了部分有毒成分,从而降低毒性或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