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痘痘?有哪些诱发因素和日常注意事项?

外貌是每个人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部分,尤其是年轻女性,她们对它很“在意”。如果他们的脸出了问题,就会带来无尽的麻烦。痘痘是一种“讨厌的痘痘”,爱宠年轻男女的脸。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更多的人称之为青春痘,好发于15-30的青年男女。它是一种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痤疮(白头和黑头)、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疤痕为特征。常见于面部,尤其是额头、脸颊、下巴,也见于胸、肩、肩等部位,常伴有皮脂溢出。因为痘痘往往对面部有损害,让人感到痛苦,尤其是女性患者。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痤疮是由于患者体内雄激素分泌过多,刺激皮脂腺分泌过多的皮脂,所以痤疮患者皮肤油腻。由于皮脂滞留过多,形成痤疮,促使细菌繁殖,脂肪酸增加,刺激毛囊腔角质化,堵塞毛囊腔,引起炎症,从而形成痤疮。严重者痊愈后有疤痕。

因为“青春痘”是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的,所以相当顽固。虽然中西医治疗方法很多,但还是没有满意的方法。往往治愈很久,反复发作,让人很心疼。

因为“青春期”的发病与疗效和生活中的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在这里从生活的角度,尤其是饮食营养的角度来和大家谈谈这个“恼人的痘痘”,因为饮食是预防和治疗痘痘的基本方法。

易诱发因素饮食因素油腻食物中油脂过多是痘痘发作的重要原因。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雄激素是引起痤疮的主要因素。皮脂是点燃痘痘的导火索,饮食中的油脂会刺激皮脂的分泌,所以高脂饮食会增加痘痘的发病。一个有趣的观察指出,生活在原始部落的人,以传统食物为生时,很少会看到痘痘。一旦他们改变到西式饮食,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痤疮。

高糖食物高糖食物会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皮脂腺分泌增多,从而使痘痘不断。

鱼腥味的食物引起痘痘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和过敏有关。头发有腥味的东西往往会引起过敏,导致疾病加重。同时,头发有腥味的东西往往会使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扩大,难以治愈。临床上经常看到吃了鱼腥味的头发后本来快要消退的痘痘“卷土重来”,小痘痘变成了大痘痘,原本光亮的皮肤上会出现很多小痘痘。

辛辣刺激性产品这些食物性热,吃了容易上火。痘痘患者内热,吃这些食物无疑是火上浇油。

进补多为热性产品,使人的上火加重,更容易诱发痘痘。有些家长怕自己发育中的孩子营养不够,就想尽办法去弥补。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其他原因,精神因素,心理因素不可忽视。因为精神紧张、焦虑会引起内分泌紊乱,导致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增多,也会诱发或加重痤疮。

面部皮肤清洁度差也是加重痘痘的因素。面部清洁度不好容易造成毛孔堵塞,不利于皮脂流失,引发炎症,加重痘痘。

坚定信心,坚持治疗痤疮,是人类青春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病程长,疗效慢。一般需要半年以上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你要坚定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坚持治疗,会控制得很好的。青春期过后,大部分会自然恢复。

避免精神紧张,担心这种病是不可取的。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非常重要。

皮肤的合理清洁痤疮患者往往是油性皮肤。平时可以用温水和肥皂洗脸,也可以用洗面奶和收缩水暂时去除皮肤多余的油脂。每天清洗患处3次。痤疮患者应使用水溶性液体化妆品,避免使用油性或粉状化妆品。一般化妆品要在外用祛痘药物后20-30分钟使用。

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饮食建议基本饮食原则基本饮食原则也是痤疮患者应该遵守的原则。我这里说的主要是饮食平衡和总热量限制。

试着找到你敏感的食物。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这种疾病的发病明显与某些食物的摄入有关,所以请注意找出让你脸上长痘痘的食物品种。这些食物可能是以下诱因之一,也可能是你独有的。

忌高脂肪食物中医认为,长痘痘的原因是脂肪和甜食饮食造成的。高脂肪食物会产生大量热能,加重内热。所以这类食物,如猪油、黄油、羊油、奶油、脂肪、猪脑、羊脑、牛脑、猪肝、猪肾、鸡肝、蛋黄等,一定要忌口。

避开有鱼腥味的东西。头发有腥味的东西会加重痘痘。所以,有腥毛的东西一定要避免,尤其是海鲜,如鳗鱼、虾、蟹、象皮鱼、带鱼等。贝类食物也容易产生,如蛤蜊、蚌类、贻贝等。海鲜比海鲜好吃,可以试试。如果你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痤疮,你可以避免吃它。肉类中的热制品也是发制品,如羊肉、狗肉等。

避免高糖食物。摄入高糖食物后,皮质腺分泌会增加。因此,高糖食物,如白糖、冰糖、红糖、葡萄糖、麦芽糖、巧克力、奶糖、水果糖、水果罐头、冰淇淋、果酱、炼乳及各种高糖制品,一定要避免。

避免辛辣和刺激性的产品。这类食物食用后容易上火,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辣酱、辣油、桂皮、姜、葱、韭菜、葱、芥末、鲜辣粉等。

忌补药。滋补品吃后容易加重人的上火,所以人参、黄芪、鹿茸、紫河车等补品不能服用。

忌酒酒精会加重痘痘,所以一定要禁酒,尤其是白酒。

你要知道,维生素A可以促进上皮细胞再生,防止毛囊角化过度,减少痤疮的发生。有资料显示,维生素A对实验性治疗痤疮有效,几周内即可治愈。但这是在服用极高剂量的前提下,安全剂量的作用并不显著。但是高剂量的维生素A会引起副作用,所以维生素A的剂量通常是严格控制的,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同时使用维生素E和维生素A来解决问题,因为维生素E可以减缓维生素A的分解速度..

即便如此,我也不希望读者自行服用维生素A,即使它是安全的,除非你有认可这种治疗方法的医生指导你服用。我在这里提到它只是为了给你提供这样一个信息。平时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蔬菜,如黄花菜、胡萝卜、荠菜、菠菜等。更多品种会在第二部推荐给你。生活建议一天洗三次脸(患处)。千万不要挤痘痘。不要使用油性和粉状化妆品。避免油腻,鱼腥味的头发和辛辣的食物。多吃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请服用维生素B6以保持大便通畅。0.5%硫酸锌溶液是个不错的选择,一天三次,每次30毫升药膳——服用维生素B6治疗痤疮是关键。一些临床报告指出,补充维生素B6可以缓解经前不适。包括突发的痤疮,例如106年轻女性在月经前和月经期间每天服用50毫克维生素B6,一周后,72%治愈。原因是B族维生素参与糖和脂肪的代谢,可以调节皮脂腺的分泌。平时可以多吃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

矿物质锌治疗痤疮的作用国内外均有报道。早在1983,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宝钢医院孔祥瑞老师就告诉大家,锌是治疗痘痘的良药。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很多医院的医生都没有给痤疮患者开锌。

锌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检测人体内的锌含量有助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和预后。锌还可以治疗很多疑难杂症,所以锌被誉为“生命的火花”。治疗痤疮的作用是锌可能对皮脂代谢有直接作用。有研究证明,正常人缺锌会长痘痘。所以锌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消散炎症,减少皮脂腺的分泌,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和新陈代谢,加速细胞再生和修复伤口,让痘痘越来越好,甚至更好。

根据中东国家、南北美洲和欧洲的调查,人群锌的摄入量达不到推荐标准,普遍存在缺锌倾向。所以没必要担心摄入适量的锌,可以放心使用。饭后口服硫酸锌溶液效果最好。用量为0.5%硫酸锌溶液,每次30毫升,一日三次。

硒痤疮感染后,会形成白色脓肿。补硒治疗脓疱性痤疮似乎特别有效,这可能是由于其抗感染作用。当然,本文建议的材料并没有进一步解释原理。因为硒和维生素E密切相关,所以这份材料建议硒和维生素E一起使用。中医认为“痤疮”是由于肺湿热、毒、风邪郁结皮肤所致,所以中医常用清肺胃热、祛湿解毒的产品。常用药物如下:

白芷在很多中医古籍中对治疗痤疮都有描述,如“白芷,气温性强,为阳明经祛风除湿之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部疾病”,“白芷为龙头,能治疮痈,排脓生肌”。中医治疗痤疮的药方是白芷为主药,效果很好。

川椒是我们做菜、调味用的辣椒,有刺激性,有毒。含有磷、铁、山奈酚、挥发油、植物甾醇、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具有温中散寒、祛湿杀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腹冷痛等。此外,还具有解郁、祛湿、去肤死肌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痤疮。

薏苡仁也叫薏苡仁。味甘、淡、微寒,是一味渗湿、清肺排脓的常用药。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等多种营养成分,常用于治疗湿痹、水肿、肺痛、肠痈、淋证、白带。也可用于痤疮的食疗。药膳可以煮粥。

枇杷叶为止咳平喘药,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喘。在这里可以通过清肺热来治疗痤疮,可以达到一定的疗效。

夏枯草夏枯草是祛郁清肝的常用药。主要适应症为肝经热病,如目赤肿痛、头晕头痛、淋巴结核、痤疮等。含有水溶性无机盐,主要是氯化钾,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海带性咸性寒,有化痰消胆的作用。其成分含有蛋白质、生物碱和氨基酸。此外,它还含有海带多糖、碘、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物质。用于治疗颈粗症。可用于治疗痤疮,并能帮助痤疮粉刺消散。

石膏石膏是硫酸钙的矿石,味甘,性寒。它是中医清热的基本药物,其成分包括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铁等。石膏常用于治疗与热有关的疾病,如胃火过盛引起的牙痛、头痛、牙龈疼痛等。肺热咳喘、湿疹、痤疮、溃疡等。

药膳大麦绿豆汤绿豆20克,大麦50克。将两种材料煮成粥,与适量冰糖混合,每日两次服用。本方有清热利湿之功。

枇杷叶石膏粥枇杷叶10g,菊花6g,石膏15g,粳米50g。先将前三味加水煎煮取汁,再加入粳米煮粥服用,每日一剂。本方具有清除肺胃积热的作用。

海带绿豆杏仁汤海带15g,绿豆10g,甜杏仁9g,玫瑰花6g(用纱布包好),红糖适量。以上东西一起煮,去玫瑰花,喝汤,吃绿豆,海带,甜杏仁,一天一剂。本方具有化瘀散结的功效。

夏枯草蜂蜜粥夏枯草20克,粳米50克,蜂蜜适量。先将夏枯草煎取汁,再与粳米煮成粥,加蜂蜜服用,每日一剂。本方有凉血通腑之功。

双仁粥薏米30克,甜杏仁、海苔、海带各9克。将后三味药加水煎煮,弃去药渣,加入薏苡仁,煮成粥。具有清热解毒、化痰祛瘀的功效。

桃仁荷叶粥:桃仁9g,山楂9g,贝母9g,荷叶半片,65438+水0,000ml,煎至600ml,去渣后粳米60g。具有清阳、活血化瘀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