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战笔记:芍药的功效与应用
一、白芍的功效:
白芍味苦微酸,性凉微寒。入肝脾经。功效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养血有收敛,是“为肝之药”。
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血虚、面色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肢体挛缩、头痛头晕等。
赤芍味苦,微寒。肝经。功效可清热凉血,化瘀止痛。王昂彦说:“白芍的主治与芍药相似,特别是泻肝火、散邪血,治腹痛、郁结、血瘀。肠风闭后,痈肿赤。”
自古以来,医生都认为“白填红粉”是两者的区别。王昂彦道:“补了也没用,反而松了,泻了。白益脾,能脱土木;红色祛邪,可致血滞。”
名著摘要:
经典:“治因邪引起的腹痛,祛瘀散结,散结散结,寒热疝气,止痛利尿益气。”
《本草求真》:“赤芍与白芍的主治相同,但白芍有聚阴益营之功,赤芍只意为散邪血;白能在土中脱木,红能在血中生。”
长沙药用解:“入肝,则凉;当你经过胆经、脏腑,可以泻热;当你善于调节心中的焦虑时,你最能消除腹中的饱胀,驱散胸胁的发热,舒展腿脚,呕吐,知痛,爆漏,泻淋,痔漏* * *。
张锡纯说:“白芍味苦微酸,性凉多水,长于滋阴养血,清热除烦,能抑制上焦实热降泻。是阴虚小便不利者的重要药物。因为味酸,能入肝生血;因为味苦,能入胆经,利胆;因其酸苦,善泻肝胆之热,以除痢疾。”
彭子仪说:“芍药不如木,桂枝不如木。”
二、白芍的配伍与应用:
1.用于月经不调,经期腹痛,崩漏,自汗盗汗。白芍能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常用于妇科疾病的各种方剂中。若与当归、熟地黄、川芎配伍,则为补血方胜四物汤。如有腹痛,可加元胡、香附。若腹寒、崩漏不止,可配阿胶、艾叶炭、炙甘草,即焦汤艾。用于营卫失调、外感中风、表虚自汗、盗汗等症。常与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配伍,即“组方始祖”桂枝汤,调和阴阳,调和营卫。其与桂枝配伍,一温一凉,一散一收,一开一折,一升一降,可谓妙方。配以牡蛎、龙骨、柏子仁等。,能增强敛阴止汗的功效,治疗阴虚阳浮引起的盗汗。
2.用于肝气不和、胁痛、胃脘痛或肢体绞痛。芍药养血柔肝,止痛最好。如与当归、白术、柴胡等配伍。,是治疗血虚、肝郁、肋痛的名方逍遥散。大剂量白芍合炙甘草是白芍和甘草合煎而成,擅长治疗血虚引起的肝脾不和、腹肌抽筋、四肢抽筋疼痛。小建中汤也是取此思路。若与防风、白术、陈皮配伍,则为治疗腹痛、腹泻的名方。治腹泻腹痛,常与木香、槟榔、黄连等药同用。
3.主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白芍善平肝阳,如生地、牛膝、赭石,为张锡纯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的名方健苓汤。
4.用于热病血热、体热出疹、血热吐血、鼻衄。赤芍能清血散结,常与牡丹皮或生地黄配伍,如犀角地黄汤或丹栀逍遥散的用法。如斑疹不红不活泼,可与紫草、蝉蜕等配伍。,即紫草快速祛斑汤。
5.用于瘀血闭经,痛经,瘀血肿痛,跌打损伤。赤芍能祛瘀止痛。活血通常与当归、牡丹皮、川芎配伍,即紫雪汤。若外伤瘀血疼痛,常与桃仁、乳香、红花等活血化瘀药配伍。
6.用于气滞血瘀、中风后遗症。如黄芪、地龙、当归、桃仁、红花等。,是王清任治疗痿痹的首方补阳还五汤。
7.用于眼睛的痈肿疼痛。赤芍长于凉血化瘀、消肿消痈、止痛泻肝火。治痈疖,可与金银花、黄连、重楼等配伍。治肝热目赤,常与菊花、木贼、夏枯草、桑叶等疏散风热之品同用。
8.张锡纯说:“(白芍)与当归、地黄同用,新血诞生;与桃仁、红花同用,可消瘀;与甘草同用,能调和气血,治疗腰痛。和竹茹一起用,止呕效果好;若与附子同用,则采自鸳鸯,归屋洞。但力近而柔,必复用,始可成也。”可以说言简意赅。王昂还说:“用白术,用人参,用补气,用补血,用芎泻肝,用甘草止腹痛,用黄连止泻,用风热粉刺疹,用生姜大枣温经祛湿。”可以说理论详尽。
三、白芍的用法用量:
芍药常用于煎服,通常用量为几克至十几克。如果是用来柔肝止痛的,往往和甘草配合使用就有效果。
如果入血,取凉血活血之意,赤芍为宜;若涩肝止痛,或利便,芍药适宜;如果服用滋补肝血,则以炒白芍为宜。
四、牡丹的应用注意事项:
因为白芍性寒凉,虚寒闭经者忌食。阳虚寒凉证不宜单用。另外,自古以来就有十八,另一方面也要知道。
《本草》说:“石斛、芒硝、芒硝、鳖甲、大蓟、反藜芦。”可以大致了解一下。
朱丹溪说:“须用其酸寒剪发,酒可入耳。”之所以这么用炒牡丹。
李时珍说:“产后肝血本已不足,不宜多泻。”
你微笑着看了一眼
于的本意
我心里明白。
所以我崇拜你
中医实用笔记20.6.5
#中医实用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