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二)

(2)用原料油炸猪肉片

原料:鲜绞碎五两,瘦肉两两。

调料:白糖、黄酒、盐。

做法:1。鲜绞碎切片备用,瘦肉切片,加适量盐、味精、料酒、水淀粉备用;2.锅烧热,倒入适量的油,在3成油温下将肉片炒至嫩熟,将生地黄片放入锅中翻炒,加入适量的料酒、糖、盐和水,再翻炒后盖上锅盖烧3分钟。

(3)女贞子炖猪脊骨。

材料:女贞子30克,生地黄(或熟地黄30克)(中药学均有),猪脊骨500克,瘦猪肉250克,生姜3片。

烹饪:将药材分别洗净,略泡;猪脊骨洗净,用刀背劈开。放入砂锅中,加入瘦猪肉和生姜,加水2500毫升(10碗),大火煮2小时,然后加盐。适合3 ~ 4人。

价格:女贞子0.6元,地黄1.1元(地黄1.5元),猪脊骨15元,猪瘦肉4.5元,总主料约21元。

功效:滋阴养肝,滋肾生发。女贞子是一种滋阴的药材,具有滋补肝肾、生发早白等功效。可用于凉血地黄炖猪脊骨,滋阴养肝,滋肾生发,还可辅助治疗夏季烦燥引起的失眠、头晕、腰膝酸痛等。

(4)生地黄鸡

主要原料:乌骨鸡1,地黄250克,麦芽糖150克。

制作方法:将乌鸡去内脏,洗净,然后将生地黄切成细丝与麦芽糖混合均匀,放入鸡肚中,缝牢,上屉蒸熟,不加五香吃其肉。

功效:健胃、益精、止盗汗。适用于肾精不足引起的腰痛、久坐不动、乏力、气短、体重重、盗汗、厌食等症。

(5)生地百合瘦肉汤

原材料:

瘦肉100克,百合30克,生地黄、葱、姜、精盐、味精各20克。

生产流程:

1.百合、生地分别洗净,放入砂锅中,用清水浸泡半小时。

2.将瘦猪肉洗净,切块,与姜片、葱段一起放入砂锅中。

3.大火烧开后,小火炖45分钟,加盐和味精调味。

功能分析:

生地有凉血养阴的功效;百合具有抗癌、增强免疫功能、镇静催眠、抗疲劳等功效。用生地、百合熬制的汤,有养心除烦、宁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秋季心脏病引起的心阴不足、心神不安引起的心悸、胸闷、烦躁、卧床不起等。

(6)百合粥治咽炎。

百合50克,生地20克,粳米50克,糖适量。将生地切碎,加入煮汁,去渣,将百合、粳米同汁煮成粥,加入白糖服用(百合也可用市售百合粉25克代替)。?

本品具有滋阴润肺、清热利咽的功效。适用于肺胃阴伤,燥热犯喉所致的慢性咽喉炎,以及咽部微痛微痒,干咳声嘶。

健康提示:不适合生冷郁结、脾虚湿盛、腹胀便溏者食用。

生地黄和生地的区别。

地黄,中药,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晒干后形成地黄。地黄是以砂仁、酒、陈皮为辅料,反复蒸干地黄,直至颜色变黑,质地变软。生地黄和生地的药理作用不同,两种药物一定不能互换使用。

外观差异:

地黄:多为不规则块状或长方形,中间膨大,两段略细,长6~12cm,直径3~6cm。有些又细又长,略扁且弯曲。表面为棕黑色或棕灰色,极度皱缩,有不规则的横向曲线。重量,柔软坚韧,不易折断,棕黑色或深黑色,有光泽,有粘性。它尝起来有点甜。[3]

地黄:大小厚薄不一的不规则片和碎片。表面呈暗黑色,有光泽,有粘性。软而韧,不易断,暗端面,有光泽,香甜。

功效差异:

地黄:性寒,有凉血、滋阴补肾、生津止渴之功,常用于治疗热入血、骨蒸耗伤、咽干疼痛、痰中带血等症。六味地黄丸以生地黄为主要原料,是历代补肾名方,也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疾病。

地黄:性温,功能也有变化,为补血之药。当归、白芍、川芎配伍是著名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熟地黄加白芍可以养肝,柏子仁可以养心,龙眼肉可以补脾,麻黄可以活血。但地黄养脾,有碍消化。所以脾虚的人要少吃,便溏满胃者不宜服用。

上一页全文写完(*** 8234字)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