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行业(完整版)

烟草行业

烟草行业

烟草行业

泛指以烟草为原料制作各种烟草制品的加工业。吸烟产品包括香烟、雪茄、丝烟、鼻烟、嚼烟等。其中卷烟的产量最大,消耗烟叶总量的85%以上,所以烟草行业主要指卷烟行业。由于卷烟消费面广、数量大、税收高,卷烟工业在各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特点烟制品有两个重要特点:①双重性:烟制品有受欢迎的一面,也有被拒绝的一面。15年底,烟草及其制品从美洲传到欧亚各国,最初是作为预防药物,后来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爱好。与此同时,各地也出现了反对者,他们认为吸烟有害健康,并通过法令加以限制或禁止。烟草行业是在需求与约束的矛盾中发展的。(2)经济:由于烟草制品的需求与限制的矛盾,广泛实行“含禁加征”的政策,结果烟草制品成为高税收商品。

由于以上两个特点,烟草行业具有投资少、产值大、税率高的特点。为了巩固财政资源,防止烟草税流失,许多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如奥地利、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土耳其、泰国和中国。苏联和东欧国家虽然没有垄断,但实际上实行的是集权管理。烟草专卖是指烟草种植、烟叶收购、烟草制品制造及其批发销售都在政府专卖机构的严格控制下进行。有些国家在每个流通环节都要征收不同税率的税,大多数国家主要是对烟草制品的销售环节征税,各种税的总额约为烟草制品零售价格的70%。我国的烟草专卖始于1915,此后一直实行不完全的专卖制度。

烟草种植和消费起源于美国。根据墨西哥和秘鲁的考古发现,公元前3500年就已经在农作物种子中发现了烟草种子。在公元600年左右建造的墨西哥庙宇中,有老人帕纳克吸烟的石雕。1492年哥伦布踏足美洲时,看到烟草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的普遍爱好,用于礼仪、社交、医疗和消费。当时,在巴西,烟叶是卷起来抽的,在秘鲁是鼻烟,在委内瑞拉是嚼烟,在北美是烟斗吸烟。

烟草最早于15世纪传到西班牙,随后遍布欧洲、亚洲和非洲。在欧洲,烟草最初是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在16世纪逐渐成为消费品,并逐渐被工厂种植和加工。德国于1617在豪达建立了烟草制造中心。西班牙于1620年在塞维利亚建立了皇家鼻烟厂,后来成为欧洲鼻烟制作中心,还生产嚼烟、雪茄和其他烟草制品。

吸纸烟最早出现在南美洲,有记载是在15世纪。1756年在墨西哥建立了大规模的卷烟手工作坊,此后欧洲多个国家也相继建立了卷烟作坊。1853年,古巴的卷烟厂采用了L. Susini发明的第一台灌装卷烟机,每分钟生产60支卷烟。1880年,美国人J.A. Bunsack发明了连续成型卷烟机,每分钟生产250支香烟。这一伟大发明标志着大规模机制香烟的开始,因其价格低廉、吸烟携带方便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卷烟生产发展迅速,逐渐上升到烟草行业的主导地位。到1921,世界卷烟消费量已经超过其他类型烟草制品的总和。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吸烟与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社会舆论强烈要求降低卷烟焦油含量,推动了卷烟工业的科技进步。新兴的过滤嘴卷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无口卷烟,实现了卷烟产品的重大升级;结合卷烟纸质量的提高和烟草薄片的应用,卷烟的焦油含量大大降低。卷烟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烟草行业完成了打叶复烤重大改革(见烟草复烤),将去梗作业搬到复烤厂;结合制丝机械的不断创新,实现了制丝的高效化、连续化和自动化控制,显著提高了制丝质量,降低了加工损耗。卷烟机成型原理由落纱式改为吸风式,使卷烟机速度由1000支/min提高到2000 ~ 2500支/min,降低了烟丝消耗,提高了卷烟质量。这一时期,烟草科研也发展迅速。1951年,北美烟草科学家发起成立了烟草化学家协会。1956年,来自欧洲18个国家的烟草专家齐聚巴黎,成立了国际烟草研究合作中心。这些科学组织在促进世界烟草科技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生产和经营方面,许多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几家烟草跨国公司,如英美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和雷诺-纳贝斯克集团,它们控制了世界卷烟制造和市场的相当一部分。

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国家的卷烟厂实现了卷接、接装和包装生产的自动化和连续化。卷烟机速度达到8000支/分钟,整个生产过程由电脑控制。烟草薄片、膨胀烟丝、打孔和稀释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见卷烟技术)。合成烟气中的芳香物质并应用于卷烟加香,改善了低焦油卷烟的风味。不仅改变了卷烟产品的设计条件和配方结构,使卷烟的平均焦油含量降低到65438±0.5mg/支左右,卷烟的烟草用量降低到40kg/条(每条烟5万支,下同)。

据文献记载,烟草是在16 ~ 17世纪由南北传入中国的。①南路:一是明朝万历年间(1573 ~ 1619)由菲律宾吕宋传至福建、广东;一说是1575年从吕宋传入澳门和台湾省,1620年传入大陆;还有一种说法是从南阳传入广东的。②北道:17世纪初由朝鲜传入中国东北。1986,明嘉靖二十八年(1550)制两管,可见实际传入时间早于文献记载。

烟草最早传入中国是为了预防流行病和感冒疾病,后来作为消费品使用。起初流行的吸烟方式是用烟斗点着吸碎烟叶或烟丝,后来为了避免“火到喉咙”,有人改用水烟。清朝乾隆年间(1736 ~ 1795),水烟相当普遍。康熙年间(1662 ~ 1722),鼻烟盛行。道光年间(1821 ~ 1850)广东用小纸片做卷烟烟丝。18年末,烟草种植和加工蓬勃发展,烟草及其制品成为重要商品。乾隆年间,江西、山东、广西都有烟草加工厂。如山东济宁有6家加工厂,工人4000多人,年营业额200万两白银。顺利装船后,烟叶销往日本、埃及、德国、荷兰等国家。据海关数据,90年代上海年均烟草流通量已达1.25万吨。

中国机制烟消费始于1890,最早由芥末&;有限公司)在中国推广香烟。1902年,美国烟草公司和美国迎儿·坎迪尔烟草公司分别在上海和香港设立卷烟厂,拉开了中国卷烟工业的序幕。同年,英美烟草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并相继在一些城市设立烟厂,开辟烤烟产区,建设复烤厂(该公司在中国的企业于1934更名为钟毅烟草公司)。1917日本公司在天津设立东亚烟草有限公司,并先后在天津、营口、青岛、张家口、长春、沈阳设立卷烟厂。1902年天津官商合办的北洋烟厂,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烟厂。1905,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由香港华侨创办。从1912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开办了5个烟厂和3个复烤厂,成为中国民营资本最大的烟草企业。到1949年,全国共有卷烟厂1249家* *,从业人员28.6万人,卷烟产量16万箱,占卷烟市场销售额的30%(国外厂家占50%,进口占20%)。

50年代初,烟草生产迅速恢复,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配方和发酵工艺体系。到1957,卷烟产量达到446万箱。1958,轻工业部烟草工业研究所在郑州成立。同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在山东益都(今青州)成立。

中国烟草工业公司成立于1963(解散于1969),集中管理卷烟生产和烟叶收购。组织烟草原料基地建设,加强烟厂技术改造。卷烟厂的烟梗提取和包装是机械化的,然后制丝生产也是连续的。在此期间,过滤嘴香烟的生产和混合型香烟和烟草薄片的开发开始启动。

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于1982,实行烟草行业统一管理。1983年9月23日,国务院颁布《烟草专卖条例》,1984年成立直属国务院的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行业实行国家专卖制度。1985,中国烟草学会成立。中国烟草总公司直属合肥经济技术学院1989开始招生,培养烟草种植、烟草加工、烟草机械等专业人才。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上海轻工业学院开设烟草专业。1986修订烟草国家标准,颁布卷烟国家标准。由于一系列集中统一管理措施的实施,卷烟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1989年卷烟产量达到31950600箱,居世界第一,烟草行业实现税收利润24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8%。卷烟产品中,滤嘴卷烟占18.7%。混合烟开始兴起。卷烟的平均焦油含量已从60年代初的30多毫克/支下降到25.8毫克/支。每盒烟的烟叶消耗量约为55 kg,比国外高出10 kg以上。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研制出一种对常见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疗效的新型混合卷烟。通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卷烟生产能力的1/3采用了中速烟机,部分工厂已开始装备国际先进的主体设备。

发展趋势①消费:1985世界卷烟产量达到9946万箱(4973亿支),占世界烟草消费的85%以上。由于人们重视健康,政府限制吸烟,加税涨价,消费几近饱和,卷烟生产处于停滞或负增长状态;这种状态短期内不会改变。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国民收入增长和转向吸食商业香烟,增长率仍然会比较大。②产品类型:混合型卷烟的比例仍会增加,尤其是在一些过去抽深色卷烟的国家。在一些欧洲国家,由于加税和涨价,自制香烟的趋势越来越大。许多国家的卷烟制造商都在争先恐后地开发适合消费者意愿的新产品。比如焦油含量只有1 ~ 2mg/支的超低焦油,可以自行调节烟香强度和焦油含量的香烟,没有支烟,没有散灰。(3)产品结构:混合型卷烟和过滤型卷烟将得到发展,并趋于高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