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博物馆收藏的文物

定州博物馆展出的地宫出土精品文物——文物展以静知寺地宫和众议院地宫出土文物为主。1,青石雕花盆:北宋,13厘米高。有黑色斑点的坚硬石头。圆口、短颈、尖唇、鼓肚、平底。造型端庄敦厚。用刮地压花的方法在缸面上雕刻了三组植物生长在山上。山势雄伟,花叶宽阔舒展,叶脉细腻。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刀法娴熟,浑厚有力。

2、石涛北宋,高7.7厘米。石头是白色和黄色的,坚硬而薄。把一个桃子放在平座上,附上桃枝和两片桃叶,从蒂到桃尖画一个凹槽,使桃子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是佛教信徒进地宫供奉的供品。

3.石羊:北宋,高5.6厘米。石头是白色的,黄色的,比较厚,比较松。方形底座上躺着一只肥羊。那只羊抬起头,蹲伏在四肢上,看上去很安详。卷曲有序的卷发用阴线刻在身上。刀工简洁,雕刻精美。应该是佛教信徒放入地宫的圣物。

4、鎏金天王铜像:唐,天王是佛教护国公。两天来,王赢高鼻梁,深眼睛,一脸凝重。一种是戴珍珠冠护耳;穿着短外套和斗篷;穿裤子,系在脚踝处;踩软靴,踩邪灵;拿着杵。

5、天王鎏金铜像二:德明珠宝冠:宝坻卷曲披肩,颈腱突;上身和腿部裸露,全身肌肉都有;收腰裙;左臂抬起,右臂用杵支撑;赤脚站立。两位天王的形象生动,比例准确,制作精良,气势磅礴,是唐代最精美的金、铜像。

6.镀金银瓶:北宋,高26.8,腹径11.4厘米,重344克,簪长14厘米。镀银,锤打和焊接,轻而薄的骨架。它是一种佛教乐器。这种瓶颈细长,口小,颈中间附有一个带轮子的圆盘,宽肩,满肚,左脚有一个假圈,肩附有一个大葫芦状的流,盖是平的。盖子和花由一条银链连接。肩部和小腹饰以俯仰珍宝的莲花,花纹古朴美观,雍容华贵。颈上圆盘刻有“张氏李,刘氏王,崔氏梁氏张,吴氏三徒愿生供养”字样。出土时口中插有一枚金银簪,簪头为佛像。这种纯净的瓶子是信徒为了表示对佛陀的敬意而特制的,放入地宫中。

7.廓型龙纹钉玉,长30,厚1.1厘米。玉质青色,局部有红褐色软泥。器身扁平,两侧形态和花纹相同。阿忆龙是雕刻在上部轮廓,龙和龙通过云。中心顶部有一个圆形穿孔,用于悬挂。主体下部为墙体,靠近墙体的内外边缘有凸宽的弦纹,弦纹内填充隐藏有序排列的谷纹;在墙主体外侧的两侧,雕刻着不同的、不对称的图案。在汉代的玉璧中,主体上端刻有龙或龙纹的所谓廓形璧是常见的,有的还有铭文。但难得的是,此器除了上廓之外,两侧壁上还有不同形状的龙纹。此外,在这个装置的内外边缘有一圈宽的凸弦。墙体厚度为1.1,外径为24.4 cm。所用的玉料并非新疆和田等地区出产。据了解,两者都属于汉代,但由于年代不同,其形式也有所不同。其中两边有剪影线的,有战国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