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导致消化道出血?

什么是食道到直肠的上消化道出血,叫做人体消化道。以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交界处为界,上部为上消化道,下部为下消化道。所以上消化道应该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这三个部分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出血,统称为上消化道出血。

是内科临床常见的急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肝硬化并发食管或胃静脉曲张破裂、胃癌、应激性溃疡等。本病属于中医血证中“呕血”、“血便”的范畴。

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出血部位、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同时与出血时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贫血、心肾功能)有关。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1.呕血和黑便:凡出血后因血液刺激而恶心呕吐者,均可呕血。如果出血后立即呕吐,血呈鲜红色;如果血液在胃里停留一段时间,经过胃酸的作用后呕吐出来,就是像咖啡渣一样的棕色。除了吐血,更多的是从肠道排出。因为血红蛋白通过肠内硫化物形成黑色硫化铁,排出的血液一般为焦油状黑便。只有在出血量大,血液快速通过肠道时,排出的血液才呈暗红色或偶有鲜红色。一般来说,出血量大时,有黑便和呕血;出血量少时,往往只有黑便。如果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呕血是罕见的。

2.出血引起的全身症状:如果出血速度慢,量少,一般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出血时间长了才会出现贫血。如果出血量大而快,可出现心慌、出冷汗、脸色苍白甚至血压下降等急性失血。

3.原发病症状: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癌、食道癌或十二指肠癌、急性胃粘膜损伤和出血。如果是溃疡出血,出血前往往有上腹痛史;如果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有肝硬化病史,有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和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可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

2.根据临床病史,可选择X线钡餐造影、纤维胃镜、b超进一步明确引起出血的原发病。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患病要及时去医院,在医生的严密监护下进行治疗。

1.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密切观察,安静休息,大出血患者禁食,一般流质饮食。

(2)补充有效循环血量

①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中分子右旋糖酐应缓慢滴注,每日剂量不超过1000mi),临床上应先补充胶体液。

(2)中度以上出血,根据病情需要适当输血。

(3)根据出血的原因和性质选择止血药物:

①炎症性疾病引起的出血: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200mg,加一小壶;法莫替丁20mg,用小锅,一日2次),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20,用小锅,1 ~一日2次)。

②也可以用冰水和去甲肾上腺素洗胃。

③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用三腔管止血;同时,将10单位的垂体后叶素加入小锅中,再将10单位加入200-500毫升葡萄糖或糖盐溶液的中点,维持4-6小时,反复进行,直至血液停止。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慎用。

④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静脉注射VitKI1omg,每日1次,共3 ~ 6天;罗安血(10mg)肌肉注射或经胃管注入胃腔,每2~4小时使用1次。将凝血酶用适量生理盐水溶解,制成每毫升含50 ~ 500单位的溶液,经胃镜口服或局部喷洒,每次常规剂量2000 ~ 20000单位,出血严重者可增加剂量,1 ~ 6小时。

(4)内窥镜下出血

①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

②喷雾止血剂:50 ~ 10%蒙氏溶液(50 ~ 100 ml),收缩作用强,可凝血,闭塞血管,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暂时性副作用。③高频电凝止血。

④激光止血。

⑤微波组织凝固止血。

⑥热凝止血。

(5)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后活动性出血无法控制,应尽早考虑手术治疗。

2.中医治疗

(1)热积于胃:呕血呈深紫色或褐色,甚至鲜红色,常有食物残渣;口臭,口苦,心烦,大便发黑,舌红苔黄,脉滑。

治法:清胃泻热,降逆止血。处方:生大黄10g,黄连10g,黄芩10g,生地榆10g,紫珠10g,茜草10g,血竭5g,生甘草6g。中成药:心清宁片。

(2)肝火犯胃:呕血鲜红或紫暗,口苦目赤,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见红筋红缕,痞块积于栀子,舌红苔黄,脉弦。

治疗: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处方:龙胆草10g,栀子10g,夏枯草8g,牡丹皮10g,黄芩10g,生地15g,白芍10g,茜草10g,炒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