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浴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将中药浴液倒入清洗消毒后的浴缸或浴缸中,加入热水,然后将水温调到合适的温度即可洗澡。
2.预防措施
(1)洗澡加水后,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以免烫伤。
(2)洗澡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吹风,洗澡后立即擦干皮肤。冬秋季节,要特别注意温暖避风的浴场。《老人恒言》说:‘沐浴后,风吹之时,便开,风易感,立觉。只是在皮毛里,会忽冷忽热,在屋子里呆久了会很有害,所以要避免风吹,尤其是洗澡后。
(3)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洗澡。空腹洗澡容易低血糖,虚脱。充分沐浴后,全身体表血管受热水刺激而扩张,胃肠道等内脏血液会被调动,分散到体表,使胃肠道供血减少,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器官功能降低,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4)高热多汗、高血压、主动脉瘤、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使用。
(5)对于老年人和心、肺、脑等疾病患者,不宜单独洗澡,应由家属协助,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如何使用中药沐浴及注意事项2?中医足浴疗法的原理
足部与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对足部保健的研究由来已久。《黄帝内经》记载,阴脉聚于足下,聚于足心,称为经脉之行;三条经络都是从脚开始的。双脚是阴三经络的起点,也是三阳经络的终点。爪子上有300多个穴位和67个反射区,是人体的一个缩影。通过足浴和足部按摩刺激,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调整各器官功能,改善内脏病变,提高机体的自我防御能力和免疫力。
中医足浴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原则。在浸泡的过程中,借助水的药力和热效应,通过皮肤毛孔吸收和经络传导,使人体气血运行顺畅;血管畅通后,药物随热而行,被热吸收,经经络循环,直达病所。
二、什么样的症状适合中医足浴?
应用不同的中药煎剂泡脚可治疗以下疾病:头晕、头痛、失眠、耳鸣、颈椎病和神经衰弱;慢性咽炎、鼻炎、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趾甲炎症、湿疹、足癣、足趾变形、下肢静脉曲张;类风湿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坐骨神经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中风后遗症、肥胖症;胃下垂、排便等胃肠疾病;糖尿病、脑萎缩和阿尔茨海默病。
对美容祛斑也有很好的效果。
第三,结论
中药足浴是一种用中药汤剂泡脚的保健治疗方法。中医足浴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原则。它被广泛指出。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治疗时间和疗程采用中药足浴按摩。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经济安全,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多为老年人,疾病种类复杂。中药足浴在这类人群中的应用适合广泛推广。
四、中药足浴小方子
睡眠障碍:丹参30g、石决明30g、磁石30g、牡蛎30g、茯苓15g、夜交藤15g、肉桂15g、合欢皮15g、香附15g。出盆后用干毛巾轻轻摩擦按摩脚趾和手掌,其催眠效果会更好。
强筋壮骨:骨碎补20g、仙鹤草20g、续断30g、伸筋草20g、羌活15g、红花8g、透骨草15g。
保健足浴配方:当归15g、黄芪20g、红花10g、苏木10g、紫茎泽兰10g、生地10g、花椒10g、葛根15g、阿莎丽6g、酸枣仁65438+。
降压足浴方:罗布麻叶15g,杜仲6g,牡蛎15g,何首乌10g,吴茱萸10g。
中风后手足挛缩:伸筋草、透骨草、红花各15g。
双脚浮肿:楠木、慕童各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