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肺吸收中药
医生说年轻人没有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很可能是大病,比老人更危险。这也提醒广大市民,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切忌熬夜,“阳”后饮食要规律。
“杨”之后我还是熬夜赶设计。
35岁设计师住ICU
日前,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一名35岁年轻男性患者。他是一名设计师,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加班。这一次,他在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坚持带病上班,熬夜到凌晨。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据该医院急诊科主任住院医师何凯介绍,患者起初只有高烧等症状,但几天后出现了胸闷和呼吸困难。当他感到非常不舒服时,他的家人带他去了医院。CT显示他的下肺有实变,血氧饱和度只有50%左右,而正常人的血氧饱和度是95%-99%。
据了解,氧饱和度低说明缺氧严重,机体还可能因缺氧而引起多器官损害,还可能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导致呼吸抑制,引起心肌损伤、呼吸骤停等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
何医生介绍,患者入院后被送进ICU。“病情进展很快。两天后,他进入了‘白肺’状态,甚至出现了呼吸衰竭。虽然经过几天的治疗,他的血氧饱和度已经达到了90%左右。”
年轻人会得重病吗?
医生:熬夜、饮食不规律比老年人更危险。
为什么他只有35岁就有这么严重的症状?何凯说,首先,因为他长期熬夜,身体免疫力可能有所下降,感染后仍然熬夜。“病毒本身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如果感染后继续忍受,会导致免疫系统崩溃,继而肺部感染,甚至心肌炎。
虽然在大家的意识里,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这样的年轻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可能已经很严重了,比老年人还危险。”
何医生说,这个案例也告诉大家,年轻人不应该轻视新冠肺炎。如果他们咳嗽有浓痰、浓黄痰,甚至有带血丝的痰,就要及时去医院。另外,如果“阳”后体温超过38.5℃,服用退烧药后三天内仍反复发热,并有轻度活动,如爬二楼后心累、气短、胸闷、心慌等,一定要看医生。“不要在早期忽视这些问题,以免恶化。”
生病后也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饮食规律,多吃水果蔬菜补充营养。生病期间可能会食欲不振,但要尽量多吃,增强免疫力,增加抵抗力。“杨康”后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半个月内不建议剧烈运动。
医生提醒:如果市民有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习惯,从现在开始恢复规律的生活,还是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5438 2月30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从我院ICU了解到,经过多方案抢救,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红星新闻记者张玲摄影记者秦王
编辑孟莉
延伸阅读:
张文泓说白肺不是奥米克龙的象征。如何判断白肺?
最近,“白肺”成了讨论的热点。
有网友认为“白肺”患者多?
解读张文泓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泓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流行毒株仍然是奥米克隆毒株。奥米克隆的肺炎发生率远低于德尔塔和原毒株。但由于感染人群基数大,“白肺”即重症肺炎的患者也会增加。其他细菌性肺炎,也就是所有重症肺炎都会出现“白肺”,这不是奥米克隆的标志。
如何判断「白肺」?
最近“白肺”上了热搜。什么是“白肺”?老年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更容易发展成“白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查表示,关键还是要从影像学来判断。做CT的时候,我们看到的肺都是黑色的,因为都含有气体,在CT上是黑色的。感染后,如果肺部有炎症,医生会告诉你“这一块是白色的。”如果两肺都白了会怎么样?会影响我们的氧气交换功能,主要表现为喘不过气来,气短。有一些老年人,可能不气短,但是特别抑郁,特别困。如果他们再做CT,就会出现“白肺”,这是危重病。
首先,如果完全实行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重症和危重症率会降低80%左右。如果没有接种过疫苗或者基础疾病不是特别稳定,感染后出现呼吸困难、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甚至大小便失禁等情况,要特别注意。
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93,呼吸频率明显升高且大于每分钟30次,请及时到医疗机构通过CT检查判断是否为“白肺”。
“白肺”与新冠肺炎原毒株还是δ毒株有关?
有什么后遗症吗?
近日,有网友反映,随着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增加,重症患者的数量也在增加。原来的菌株回来了吗?「白肺」有什么后遗症吗?如何预防高危人群?国家卫健委组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余开江、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何颖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等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问:有网友称,新冠肺炎的感染者越来越多,许多人因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感染了肺炎。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余开江:国家在及时出台优化措施的同时,也做了相关安排。实施分级诊疗工作,充分发挥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积极作用,明确职责和定位。特别是三级医院要重点收治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扩大发热门诊和急诊科,扩大危重资源特别是危重床位和医疗力量,重点满足危重患者的诊疗需求。
目前个别患者出现就医迟到现象。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建议他们如果出现感染症状,应在家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连续三天以上高烧、呼吸困难,一定要及时就医。
问:近日,新冠肺炎部分感染者在诊疗过程中发现肺炎,甚至肺部CT出现“白肺”现象。一些网民认为“白肺”与最初的新冠肺炎毒株或德尔塔毒株有关。这种观点正确吗?
余开江:目前我们监测到的新冠肺炎主要是奥米克隆突变株的亚家族BF.7和BA.5.2,没有检测到早期的原始毒株和Delta毒株。这和打疫苗没关系。目前的临床结果和国内外文献表明,接种疫苗后患重症的概率会明显降低,不接种疫苗患重症的风险会增加。
何颖丽:不仅在新冠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体都可能引起肺部炎症。此外,北方寒冷的冬季气候增加了肺部感染的风险。并非所有的“白肺”都是由新冠肺炎引起的。
问:如果出现“白肺”,临床上采取什么治疗措施?预后如何?有什么后遗症吗?
余开江:临床上主要有三种措施:一是氧疗,包括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通气;二是俯卧位通气;第三是免疫调理和营养支持。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大部分预后良好。
马:从近三年的临床观察来看,无论是从肺功能还是影像学的吸收来看,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肺部有明显残留损伤的极为少见。
问:此前奥米克隆株主要感染上呼吸道,症状较轻,无症状。目前,一些老年人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导致肺炎甚至死亡。怎么解释呢?
何迎丽:总的来说,医院重症病人比以前有所增加,主要是感染基数大。奥米克隆本身引起的重症风险并没有增加,但感染人数增加了,相应的重症患者也成比例增加。
马:一些非常高龄的老人,患有心肺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的人,以及需要长期透析或癌症晚期的患者,本身就是易感人群,感染后病情会加重。这群人应该是我们重点保护的群体。
问:有网友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新冠肺炎属于高危人群,他们很容易发展成肺炎。如何预防,万一感染如何治疗?
余开江:肺部疾病患者更要注意个人防护,减少聚集,做好日常消毒,尽可能避免新冠肺炎感染,更科学严谨地在家监测健康。如果有吸烟等不健康行为,应尽早戒烟,减少对呼吸道的不良影响。
马:感染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如果出现持续高热、气短、呼吸困难,特别是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基础疾病加重,就要高度警惕,这可能是伤情加重的征兆。他们应该尽快去医院接受治疗。治疗过程中可采用大流量吸氧、无创通气及祛痰平喘药物,以利于早期恢复。
本文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上官新闻。
相关作者:黄杨子
微信编辑:安童
校对:凯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