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药精华:“三苏”的功效与应用
紫苏叶是紫苏的叶子,紫苏的茎,紫苏是成熟的果实。因其茎叶呈紫红色,且“苏”字与舒昌齐“舒”字同义,故得名。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叶和茎在夏季和秋季收获,阴干入药。紫苏子果实成熟后即可采收,可生吃或略炒,用时捣碎。
第一,三个苏的效力。
紫苏叶味辛,性温。入肺经、脾经。功效可散寒,行气,解除鱼蟹之毒。常用于感冒、头痛、咳嗽、腹胀等证候。
苏梗辛辣,味甘,微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可宽胸益膈,顺气安胎。常用于胸腹气滞,脘腹胀满,胎动不安,脘腹痞胀疼痛。
紫苏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功效可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常用于痰瘀、咳喘、肠燥、便秘等证候。
名著摘要:
《本草纲目》:“紫苏味辛,色血紫。香气温中散寒,宁心益肺,开胃健脾,发汗舒筋,清血行气,化痰祛风平喘,止痛安胎,益小肠,解鱼蟹毒。梗下之气略缓,适合虚寒者。紫苏与叶共奏润心肺之功,尤用于平喘、治咳祛痰、利膈宽肠、温中解郁。叶发汗散寒,茎滑安胎,小儿抑郁抑郁,痰浊定。”
二、苏三的兼容性和应用:
1.用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或胸闷者。紫苏叶散寒,宣肺气。治风寒感冒,可将紫苏叶与藿香、葱、姜同用,水煮,或盖被子,微汗,常服一剂而愈。如果你同时咳嗽,它往往与杏仁和前胡,即苏星粉。气滞胸闷者,常配香附、陈皮,即苏祥散。
2.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紫苏叶具有行气、舒中、和胃、止呕的功效。对寒凉者,常与藿香配伍;对于热性者,常与黄连配伍;半夏、厚朴常与气滞痰阻同用。
若用于妊娠呕吐,胸腹胀满,常与陈皮、砂仁等药配伍,以加强止呕安胎之效。
以上证候同样适用于苏梗,也是比较合适的。
李时珍说:“用陈皮、砂仁,可以行气安胎;用广藿香、乌药,温中止痛;配香附、麻黄,发汗解肌;用川芎、当归、活血;同桔梗、枳壳,益膈宽肠;配莱菔子、杏仁,可祛痰平喘;用木瓜、厚朴,能祛湿解暑,治霍乱、脚气。”
3.用于吃鱼蟹引起的腹痛呕吐。紫苏叶能解毒鱼蟹,可与生姜、白芷单用或合用煎服。
4.用来证明如果咽部有烤肉,是吐不出来咽不下去的。常与半夏、厚朴、茯苓、生姜配伍,即半夏泻心汤。
黄元御说:“苏的散性善破寒冲下,扩胸腹消痞,故可治咽喉瘀血之证。腹泻感冒,中外双解药。”
5.可用于痰瘀、咳喘。紫苏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常与白芥子、莱菔子配伍,即三子养亲汤。
所谓“三子”,即三种种子中药,也有“子”的意思其中,紫苏能化痰、止咳、平喘;白芥子清肺窍化痰,益气、健胸、止痛;萝卜祛痰止咳。三味药一定要配伍,相辅相成,起到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特别是治疗顽固性痰、老痰、寒痰。这类疾病多为老年患者,故有“养亲”之意。这个方子的名字既体现了方子的疗效特点,又是孝与诚在医疗上的最好体现。
若痰涎满满,气喘咳嗽憋气,胸膈充盈,常与厚朴、陈皮、半夏同用,即紫苏姜奇汤。
6.用于肠燥便秘。紫苏还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常与火麻仁、瓜蒌子、杏仁同用。
古人常把紫苏子或紫苏籽做成紫苏粥,作为食疗的食谱,有很好的润肠作用,可以作为参考。
三。苏三的用法用量:
紫苏叶的用法与紫苏梗相似,常用于煎汤,一般用量十几克。不宜久煎。
王昂燕:“香味不错,橘皮合适。”
紫苏可煎服或加工成丸粉,煎服剂量为几克至十几克。应该捣碎入药。
四、申请三诉注意事项:
紫苏叶、紫苏梗性温,温病、气虚者不宜服用。
紫苏具有行气滑肠的性质,所以肺虚咳喘、脾虚便溏者忌用。
《本草宣彤》:“(苏叶)久泄人真气。”
《本冯静元》:“(紫苏)主要负责止泻,气虚久咳,阴虚气喘,脾虚便溏。”
王昂彦说:“表弱气虚者禁服树叶,肠滑气虚者禁服小儿。”
~
庆丰福绵
这难得的寂静。
我想与世界分享。
孤独却总是笑而不语。
~
——中医实战笔记20.7.18下午
#中医实用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