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是经常见的植物,那么它入药之后有什么功效呢?
当然可以入药,蒲公英的药用效能: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遍地野生,取之甚便。它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的干燥全草,性寒,味苦、甘,入肝、胃经,具清热解毒、消痛散结的功效,在中草药里属清热解毒类药物。传统上多用于治疗疮疔、乳痈等症。
凡治疮毒、疔毒,以新鲜的蒲公英捣烂,外敷患处,或单独煎水内服。《医林篡要》指出:“我蒲公英,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疗疔毒乳痈,皆泻火安土之功。通乳汁,以形用也。固齿牙,去阳明热也。”《本草正义》也说:“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症,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效捷。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蒲公英的根部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全草含肌醇、天冬酰胺、苦味质、皂甙、树脂、菊糖、果胶、胆碱等化学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特别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皮肤真菌,并有轻泻和健胃的功效;而蒲公英浸剂则有利胆作用。 有名的五味消毒饮,就是由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紫背天葵、地丁组成,治疔肿毒疮,效果甚佳。过去仅用于疗疮肿、化乳痈的蒲公英,近年来以其新发现的作用在消炎止痛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堪称中药的“广谱抗菌素”。
蒲公英的临床应用: 1、烧伤合并感染:以鲜蒲公英捣烂,加入少许75%酒精调敷患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5):301) 2、胃痛:蒲公英20—30克、丹参25—30克、白芍15—30克、甘草10—30克,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2):33) 3、急性胆道感染:蒲公英30克、柴胡10克、郁金12克、川楝6克、刺针草30克。水煎服。(《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第33页) 4、瘰疬痰核:蒲公英18克、夏枯草、牡蛎、云苓、赤芍、天花粉、连翘各15克,法夏、白术、浙贝各12克,陈皮、当归各9克,水煎服。 5、黄疸型肝炎:蒲公英、茵陈蒿各50克,大枣10枚,白糖50克,***煮粥食,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