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不怕什么?

水蛭,又名水蛭,是一种吸血的环行动物。在野外遇到水蛭是很常见的。水蛭咬人吸血后容易感染,要学会保护自己,遇袭时要冷静应对。

水蛭有三种:干水蛭,水水蛭,寄生水蛭。前两种是经常遇到的。干水蛭的“巢穴”多在溪边的杂草中,尤其是潮湿隐蔽的地方,有腐烂的枯木和树叶。这些家伙通常潜伏在落叶、草丛或石头下,伺机吸食人血和动物血。水蛭素潜伏在水草中。一旦有人入水,就迅速游出附着在人和动物身上,饱餐一顿后离开。

当这些“吸血鬼”咬你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用手去扯。那是愚蠢的。因为水蛭有两个吸盘,很可能你会反其道而行之,让它吸得更紧。同时硬拉会使其口器在皮下破裂,引起感染。

有很多方法可以把水蛭弄下来。可以拍拍手臂、大腿或者其他被咬的地方。这种冲击会让水蛭脱落。

用浓盐水涂水蛭是常用的方法。此外,还可以用肥皂水、烟油、酒、醋等涂抹水蛭。很快,水蛭就会掉在地上。

火也会让水蛭受不了,用火柴烤也受不了。

水蛭脱落后,需要处理被咬的伤口,否则引起感染就麻烦了。涂些碘酒或酒精消毒。如果你没有这些东西,也不用担心,教你一个土方,把竹叶烧成炭灰,或者把嫩竹叶捣碎敷在伤口上,也能达到防止感染止血的目的。

虽然我们有对付水蛭的方法,但是被水蛭咬到吸到也不舒服,所以最好做一些预防工作。

穿裤子,裤腿套袜子扎紧,因为水蛭无孔不入。暴露的地方要涂上驱蚊剂或涂油膏。当你全身都是这种味道的时候,水蛭就敬而远之了。

水蛭的解剖、习性及其医学意义

水蛭是环节动物中水蛭类的通用名。全世界有500多种,中国有2目8科33属近100种。这些动物不同于蚯蚓或沙蚕等其他环节动物,它们大多在体外过着暂时的寄生生活。与这种生活方式相适应,水蛭身上没有刚毛,前后两端有吸盘,称为前吸盘(口吸盘)和后吸盘,具有吸附功能,还可以辅助运动。体内肌肉发达,体腔被肌肉和结缔组织分割填充,从而萎缩。

以海南水蛭和天目水蛭为例:

(1)海南水蛭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的低海拔山区及其外缘的橡胶场,是海南水蛭的一种特有物种。随着橡胶园的发展,橡胶园内的各种人类经济活动增多,海南水蛭从原始森林蔓延到其边缘的橡胶园。水蛭有咬人吸血的习性,密度大,严重危害热带种植园工人和山区人民的健康[2]。

(2)天目山水蛭生活在太行山林区,海拔1000 ~ 1900 m,主要以人、动物及其他哺乳动物的血液为食。一般每年5月1左右开始出现,10月1后逐渐稀少,在10 cm以下土壤中越冬。6月至8月为其活动高峰期,密度最高,危害最大。其分布特点是阴坡多,阳坡少;潮湿的地方多,干燥的地方少;人和动物来来往往的路边很多,没有人和动物去的地方很少[1]。

上述吸血水蛭(包括医用水蛭、牛水蛭、山水蛭等。)都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们吸人或牲畜的血,对人畜健康有害。如一些侵袭性水蛭通过饮用人或动物的生水进入人体,寄生在呼吸道或消化道粘膜上,可引起局部炎症、囊肿或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但有些吸血水蛭,如蛭科、蛭科、蛭科、蛭科的某些种类,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为直接。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中药,在现代医学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人们把这些水蛭称为医用水蛭。

水蛭和其他动物一样,生态分布不同,受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影响水蛭分布的因素列举如下。(1)食物。它们的生态分布与各种寄主的数量密切相关。水蛭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它们的分布范围往往可以通过放牧群的活动从一个地方扩展到另一个地方。(2)质地。吸盘对水蛭的运动、取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而固体质地是水蛭固定在上面的物体,也是大部分水蛭产卵的地方。众所周知,水蛭的密度随沉积物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在岩底上水蛭最常见,其次是砾石底、有植物和砾石底的泥底、有碎岩石的泥底和有贝壳的泥底,在深水泥中最少。(3)水深和海拔。水蛭高度集中在海岸带水生植物上,为水蛭提供了活动和产卵的固定物体,也为它们提供了防止天敌的场所。不同深度的水,水蛭的种类和密度都不一样。一般来说,密度沿海岸最高,其次是次海岸地带和湖底。(4)水流。大多数水蛭喜欢静止的水。(5)水的硬度和酸碱度。这两个水分因素并不直接影响水蛭的分布和数量,但却极大地影响了水蛭所需的食物量,从而间接限制了水蛭的分布。(6)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对水蛭的活动影响很大。开春后,气温回升的速度和水田灌溉的顺序直接影响蚂蟥出垄的时间。(7)水的含盐量和含氧量。除了陆生物种,水蛭还可分为淡水和海水两大类。淡水种有水蛭科、水蛭科、水蛭科和水蛭科,只有一科生活在海水中,也就是水蛭科的一部分。大多数水蛭可以忍受几天的缺氧。比如在缺氧的情况下,欧洲医用水蛭能活3天,黄水蛭能活2天,舌水蛭能活1-5天。[16]

二、水蛭的结构特征

水蛭背部平坦,腹部前端狭窄,全部呈叶状或蠕虫状。体节是固定的,一般34节,最后7节组合成吸盘。只有27个实心段可见,每个段又分成几个体环(体内没有横膈膜)。头部不明显,常有眼点。大部分没有刚毛,真体腔缩小,有带,雌雄同体,直接发育。

在环节动物的进化中,重要的标志是身体分节,有真正的腔。

1.体节:从胚胎或幼虫阶段开始,后端就有分节现象,是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分段是特化的开始,每一段都可以容纳各种器官,尤其是循环、排泄、生殖和神经。身体的分割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2.真体腔瘤:这种体腔瘤是裂体腔瘤。肠壁和体壁上都有肌肉层和体腔膜。就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而言,它出现的时间比原体腔要晚,故称次体腔或真体腔。体腔的形成在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3.消化系统特点:水蛭的消化系统很完善,由口、口、咽、食道、嗉囊、肠、直肠、肛门组成。

(1)口腔中有三个颚,一个在背面,一个在侧面。下颚上有角质的纵脊,每条脊上有一排细齿。比如医用水蛭用前面的吸盘紧紧吸住宿主的皮肤,然后从下颚的上牙处锯出一个Y形的伤口来吸血。吸血的同时咽腺(又称唾液腺),(2)口与咽相连,咽后接短食道,末端引入大茬。有11对作物,最长。由于作物容量大,吸血量可超过其体重的6倍,可被胃肠消化数月。以上所有结构都是临时的。

四分之三的水蛭是吸血的,很多是食肉的。人们非常重视吸血水蛭的摄食和消化。吸血水蛭不常吸血,但一旦吸血,一次就能吸很多血。水蛭一次可吸相当于其体重5-10倍的血,医用水蛭可吸入相当于其体重2-00倍的血。医用水蛭消化一次血液大约需要100-200天。水蛭吸血时,唾液腺会产生抗凝血剂(水蛭素)阻止血液凝固,唾液中可能含有麻醉剂,因为水蛭吸血时人不会感到疼痛,也不容易察觉,即使用碘酒擦拭伤口。

水蛭的胃肠道侧面有几对盲囊。血液吸收后,这些盲囊里充满了血液,不仅长时间不凝结,也不腐败,反而因为水和NaCl的去除而大大浓缩。比如水蛭吸血后的第19天,消化管中的血液重量减少40%以上,水蛭的消化管不分泌淀粉酶和脂肪酶,而有外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