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头肉的生产工艺
猪头肉100 kg,八角1 kg,茴香25g,鲜姜半斤,盐5 kg,花椒25g,桂皮100g,葱1 kg,白糖100g。
二、准备工作:
1,选新鲜猪头。
新鲜的生猪头肉用清水浸泡1小时,沥出猪头内的血水和异味,再用流动的自来水浸泡,防止浸泡变质。然后刮掉留在猪头上的残毛。把猪耳朵里残留的松香全部挖出来,把口鼻里的粘液和脏东西清理干净,把淋巴结、脓包、血块等脏碎油和肉切掉。然后把猪头劈开,从额头中线把猪头劈成两半。
2、配料
各种调料放在一个宽松的纱布袋里扎紧袋子,大葱和鲜姜放在另一个袋子里,因为这种辅料一般都是一次性使用的。明矾被适当捣碎做成清汤。
3、炒糖色
在铁锅里加入少许植物油,然后加入糖,用小铁勺用猛火搅拌糖,熬成液态。煮沸成大泡后,逐渐回落,变成小泡。此时糖汁开始变色,由白变黄,由黄变棕,当糖色变成淡紫色时,继续用小勺快速搅拌;糖色煮的时候有烟的时候(这是炒糖色最关键的时刻),降低火力。用铁勺把糖色调得差不多粘稠时,立即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开水。这时开水和糖液突然爆炸,爆炸后锅里的糖液变脆烧焦,再加大火力将煮好的焦糖完全融化,这就是“糖色”。
糖色的浓度可以通过加热水随意调节,主要根据生产需要。成功的糖色应该是苦中略甜,甜中不苦,颜色应该是酱紫。
二、开始做猪头肉:
1,将准备好的猪头放入开水锅中焯20分钟,撇去血沫,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出锅。
2.先将准备好的料包、盐、糖色、水同时放入锅中,烧开。水量要一次够。一般控制把猪头原料全部淹没在锅里,猪头有翻动的空间,也就是常说的用宽汤。猪头最上面一层的头皮要朝下,骨头露在面汤里。从沸汤到微沸汤,10分钟内翻锅1次。翻锅的方法是用长柄铁钩把猪脑腔一个一个地钩在猪骨上,或者钩在猪的眼窝上,而不是钩在猪的脸和肉上。
3.将远离煮锅的猪头钩到操作者附近,挑出煮好的猪头,将猪头逐一放入操作者附近的锅内,然后用大树篱压在猪头的骨头部分,完成翻锅。在翻锅的过程中随时撇去泡沫和汤油,翻两次锅煮1小时,就可以全部出锅放在案板上,等待猪头烤好。
4.刮猪头的时候要戴手套。一手托住猪嘴的骨头,另一手沿着猪头的边缘托住猪嘴的骨头。先去掉牙骨,再去掉老茧。不要碰猪眼、猪嘴、核桃仁(冷水可以避免手术过程中烫伤手)。同时去除鼻腔骨头和梯子,直到猪头完全刮光(刮光的猪)
5.猪头肉全部捞出后,再次通过篮子将汤汁放入沸腾的锅内,去除锅底和汤汁中的肉渣,用铁勺撇去面汤上的浮油。如果发现汤水沸腾,适当加些冷水,直到杂质和浮沫被清洗干净。观察汤略带绿色透明。如果觉得汤不够清,可以在煮汤前把明矾碎末放入汤中,用微火把汤慢慢加热,使汤面浮上一层白色泡沫,及时撇去,随时放一点冷水防止汤水沸腾,然后用干净的容器把清汤倒出。
6.用清水洗净锅,无杂质,无油渍,放入3公斤左右的水,防止锅干。用1铁箅子垫锅底,然后在铁箅子周围的边缘整齐地放上竹板,紧贴铁锅内壁,沿墙放一两排竹板围成一圈,再将圆铁桶垂直放在铁上。之后将半成品猪头肉从锅的中央一个一个竖起,每一块猪头肉都要贴紧,猪头肉的四周要圆润,猪头肉的连接处要留有出锅的痕迹,或者中间夹一个用热水洗过的料袋,留下出锅的痕迹。
以此类推到炒菜锅的壁上,根据猪头肉的数量可以编码成几层。一定要注意包装紧密牢固,防止汤水沸腾时把猪头肉打散,同时不要把肉渣掉到锅底,防止锅烧坏。最后将清汤放入猪头肉打码的锅内,会溢出猪头肉面约10cm,避免在制酱中途加冷汤或冷水,使猪头肉受热不均,影响产品质量。
7.叠好后盖上锅盖,大火煮1小时左右,然后揭开锅盖,放点糖,使汤汁达到栗子色,以补救烹饪时的颜色不足。当汤汁逐渐变浓时,用中火煨30分钟,用手摸猪头看是否熟软,特别是猪头皮不能板结,用长柄铁勺从缸中取出汤汁,看是否粘稠,汤面是否残留全部猪头肉的1/3,即为半成品。
8,
酱猪头肉到半成品时,要及时由中火转为小火,汤汁要保持小气泡,否则不出油,做不出酱。出锅时,用小扁铲将猪头肉堆码时的留锅痕铲去猪头,放在铲子上,肉面朝上取出,再将猪头朝上放在盘子里,用小叉子将猪嘴和猪耳朵叉入猪头脸,围成一圈,然后将整理好的猪头肉一张一张地紧紧笼在盘子里,不留空隙。然后把煮锅里的竹板、铁管、铁箅子拿出来,用小火把锅里的汤搅拌至粘稠。如果颜色较浅,在搅拌过程中在栗子颜色中加入一些糖,得到调味汁。
此时应及时将酱料从铁锅中取出,放入干净的容器中,用铁勺在容器中继续搅拌散热,使酱料温度降至60 ~ 70℃左右,用厨房扫帚尖蘸酱料,薄薄地刷在猪头肉上,晾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