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赤芍简介
2.将炒赤芍的炮制品概括为赤芍。炒芍药的方法,宋代就有了。见《注解女人的良方》。赤芍是芍药的干燥根。四川毛茛科或川赤芍属[1]。炒赤芍颜色较深,偶有焦斑[1]。炒赤芍药性平和,活血止痛不散寒,可用于血瘀疼痛[1]。常与川芎、白芷、当归、红花配伍,用于治疗头部外伤瘀血疼痛[1]。
3炒赤芍的加工方法宋代炒(《女校笔记》)[1]。
明代有酒炒(景岳全书),认为其生用“能泻散”(孟有)[1]。
清代有醋煎(本草纲目)[1]。还提出“今人用多,但忌中寒与酒炒,加女血与醋炒”(《本草》)[1]。
目前主要的加工方法是炒和酒炒[1]。
洁净赤芍的制备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大小不同,洗净,充分湿润,切成厚片,干燥,筛去杂物[1]。
炒赤芍的加工方法:取干净的赤芍饮片,放入炒制容器中,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杂物[1]。
4炒白芍的特点是圆形厚片[1]。表面为白色或粉红色,中心有放射状纹理,表皮较窄,[1]周围呈灰褐色。硬脆[1]。味道微苦[1]。
炒赤芍颜色较深,偶有焦斑[1]。
5.炒赤芍的质量要求本品含芍药苷(C23H28O11)不低于1.8%[1]。赤芍片中芍药苷的含量不得少于1.5%[1]。
6赤芍性味苦,微寒[1]。肝经[1]。
7功效与主治赤芍具有清热凉血、化瘀止痛的作用[1]。用于治疗热瘀、吐血、鼻衄、目赤肿痛、肝郁胁痛、闭经痛经、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等症(中国药典(2010版))。
赤芍在清热凉血方面更胜一筹[1]。多用于体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1]。比如治疗疮肿的仙方活生饮(注解女性的良方),治疗双目红肿、流泪、灼痛的祛风小池散(上海中医杂志)[1]。
炒赤芍药性平和,活血止痛不散寒,可用于血瘀疼痛[1]。常与川芎、白芷、当归、红花配伍,用于治疗头部外伤瘀血疼痛[1]。
酒红赤芍活血化瘀作用较好,但清热凉血作用很弱[1]。多用于闭经或痛经及跌打损伤,常与当归、狗脊、自然铜配伍[1]。
8炒赤芍生品的炮制作用清热凉血[1]。多用于体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1]。比如治疗疮肿的仙方活生饮(注解女性的良方),治疗双目红肿、流泪、灼痛的祛风小池散(上海中医杂志)[1]。
炒赤芍药性平和,活血止痛不散寒,可用于血瘀疼痛[1]。常与川芎、白芷、当归、红花配伍,用于治疗头部外伤瘀血疼痛[1]。
9赤芍炮制研究赤芍主要含有单萜类成分,如芍药苷、芍药苷、氧化芍药苷[1]。
对白芍的去皮进行了研究,发现去皮后芍药苷含量下降,皮含量占2.54%,髓中仅含1.77%[1]。另一方面,芍药的木质部含量高于树皮[1]。另一项研究提出,没食子酸的含量随着葡萄酒烘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D型儿茶素的含量则下降[1]。
10炒赤芍的贮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