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的作用是什么?

温胆汤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功效,可治疗胆郁痰扰证,症见畏怯、心悸、烦躁、夜多梦、耳鸣耳聋;或者呕吐打嗝,头晕,癫痫。苔白腻,脉滑。服药期间不要喝茶或绿豆汤。

药物成分:?生姜12g(切片),生半夏6g(捣碎),还有?陈皮9克,竹茹6克,枳壳6克,炙甘草3克。

用法:归档散。每剂12g,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片,煎七分钟。吃饭前吃。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片,水煎,用量按原比例减少。

扩展数据

无论谁用温胆汤,都要掌握其加减的基本规律,这是临床上运用此方治疗各种疾病和证候的关键。

1,柴芩温胆汤:

治少阳气滞火较为严重,如胸胁胀满或疼痛、口苦、目赤、偏头痛或气窜疼痛等。加柴胡黄芩和布达能助少阳枢机。如果皮肤肿硬,加生蚝、川楝子;胸痛、胁痛者,加姜黄、红花。

2.黄连温胆汤:

治痰热扰心热势重,主要为心烦或失眠。热盛者加黄芩,以清利胆腑实热之邪。

3.归芍温胆汤:

治疗少阳痰热阴虚血虚。肝是藏血的脏部,身体是阴阳并用的。气滞则火,火最易耗肝血。血虚导致头皮或四肢麻木,四肢抽筋或颤抖,或全身突然疼痛。舌质微红,有少许青苔或裂纹。加入当归、白芍,滋养肝血。

若因月经引起头晕或头痛,则加白薇、党参;头部肿痛者加夏枯草,心尖头痛者加川芎、蒺藜,脑痛者加桂枝;阴虚严重,舌红明亮者,可加生地或乌梅。

4.龙牧温胆汤:

对于治疗胆气虚、焦虑引起的惊悸失眠,加入龙骨、牡蛎可以安神,同时加大茯苓的用量,加强其镇静作用。严重者可加首乌花、夜交藤、龙牙。

5.桃红温胆汤:

治少阳痰热瘀阻脉,神疲乏力或健忘,舌上有瘀斑者,可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重者加川芎、赤芍。

6.丹栀温胆汤:

治痰热壅盛,少阳火郁,心烦或热汗,加牡丹皮、栀子以解少阳火。若五人心烦热,加知母、黄柏;下午低烧或盗汗加青蒿、地骨皮。

7.玉蒲温胆汤:

治痰热郁结于膈,气滞所致的胸闷胸痛,加郁金、石菖蒲化痰行气除痹。如果太好或抑郁,加佛手、香附;或因痰湿蒙蔽心神而呆滞无语或语言不好者,亦可加用此二味清痰开窍,严重者可加用远志、珍珠母、胆星、天竺黄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温胆汤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