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店镇全镇经济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沿线发展和区域布局为重点,以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为契机,实施政策推动、利益驱动、效益驱动战略,大力发展桃、柿、退耕还林林果产业,丰富丹参中药材、草畜畜牧业、烟叶花生种植,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沿黄石路已建成五星级白桃千亩示范园、楼庄千亩柿树示范园,沿高兰线已建成500亩上庄柿树示范园,已建成3500亩—强庄桃、杏示范园,沿漯河南(阳)公路东侧已建成以板栗、杏、猕猴桃为主的刘庄小杂果基地250亩,西侧已建成。两年来,全镇* * *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5万亩,其中速生杨近万亩;形成三千亩中药材连片;畜牧业发展迅速,年出栏黄牛1.4万头,生猪4.3万头。烟草生产形势稳中有升。2003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22036万吨,农业总产值6543.8+670亿元,年末农民储蓄总额5000万元。
产业规模的良性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林业、果业和畜牧业。新开发小杂果2万多亩,以桃、柿、杏、栗为主。通过与双汇集团的合作,实现强强联合,推动畜牧业进入快车道。生猪年出栏8万头以上,绵羊、山羊年出栏65438+万只,牛年出栏6万头以上,形成了水果、畜牧两大特色产业。二是大力发展矿业。实施“工业强县、两源三通”战略,多措并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已建成项目4个,总投资2250万元,在建项目3个,总投资6020万元,在谈项目3个,形成了建一批、建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在县委、县政府的多次观摩评比中,小石店镇名列招商引资第一。第三,依托农业资源建设城市。沿周边村庄建设两个农产品购销市场,在全乡建设两个木材加工市场,建立1生猪销售协会,经纪人发展到120人。第四,大力发展旅游业。投资654.38+0多万元开发马连沟旅游资源。已建成道路12km,种植油桐1200亩、花椒600亩,建设太阳能供电设施1,沿自然湖区建设集餐饮、休闲、住宿于一体的避暑山庄。同时聘请省旅游、植物专家进行调查论证,加强摩崖石刻、黑龙潭景区、盛京温泉等景区开发。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先后投资220万元开发新街1100米,硬化路面,改造排水系统,安装路灯,美化街道,开通文化路、健康路,形成两横四纵的新格局,镇区面积4平方公里。2004年3月,被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一星级小城”。
小石店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西北距豫301线至徐平南高速25公里,东距交通高速15公里。省道皋兰线、县道黄阳线穿境而过,42个行政村全部通油路。全镇公路里程达到180多公里,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区内通信网络、互联网、信息网络快捷便利,电力资源丰富。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镇规划区城镇规划达到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万,形成三横四纵的城镇框架。该项目总投资3700万元,可满足该镇5万人的需求,已全面投入使用。镇党委、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三路两桥一坝”建设镇西新区小城镇的战略。在不久的将来,一个适度宜居的小镇即将建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镇党委始终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利用“三学三争”、“双万”和文明新村创建等载体,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经济工作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协调稳步发展。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经过多方努力,省道皋兰线即将开工建设。石(小石店)乡(祥和乡)路即将铺通,石(小石店)下(下洼乡)路已获批立项。以“村村通”建设为契机,连接全乡19个村的4条主干道38公里已建成通车,形成了以全乡为中心的放射状公路网。科技、教育、卫生“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全镇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实用技术普及率达80%以上。200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1260万公斤,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在“九五”验收的带动下,教育投入304.5万元,新建校舍260栋,危房改造102户,购置电脑186台,教学仪器2.5万套。投资80多万元修建了现代化的医院病房楼。争取上级资金654.38+04万元,建设3座移动通信塔,消除全镇通信盲区。
群众利益无小事。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镇党委、政府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措施,变上访为下访,深入群众排查矛盾、解决问题,成效显著。该镇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先进乡镇。2004年普法和信访工作获市级先进,综治获县委、政府表彰。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首先是科学的长期规划。镇党委和政策部不惜重金聘请市县规划设计专家对镇规划进行修改设计,将小城镇建设纳入全县乃至“三市四县”结合部的大框架,全镇周边5个行政村19个村民小组全部纳入镇范围, 将毗邻四县的三个村的10个村民小组纳入规划范围,努力建设边境贸易重镇和区域性中心镇。 计划到2010年,乡镇面积扩大到4.15平方公里,乡镇人口达到2.4万人。规划打通全乡文化路、福利路、健康路,形成三横五纵的城市框架,兼顾房屋、道路、树木、班级、风景、供水、电力、交通、通讯、学校、医院、文化、科技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第二,大动作推动大建设、大管理。两年来,镇政府共投入320万元用于集镇建设。开通了一条长1800米、宽35米的新金融大道。2003年,借助修建县乡公路,全乡路面铺油改造1.2 km。采取“政府出一点,商(居)户出一点,部门出一点”的措施,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安装路灯1700米,人行道铺设彩砖2700平方米,街道绿化450米,完善排水设施1700米,建设蔬菜专业市场和小百货两个。转让新街两侧土地,收取建设资金360多万元,搬迁政府办公地址。新办公楼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三是加强管理。建立了城市建设专业队伍10人,市场管理专业队伍15人,购置洒水车,实现街道“绿、洁、畅、亮、美”。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一星级小城镇,2005年入选全市50强备选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