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厨房:用设计重新定义厨房空间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法兰克福厨房,它是现代集成厨房的原型,由维也纳女建筑师玛格丽特·舒特·李·霍基于1926年设计。
?法兰克福厨房以泰勒的工作流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在三类尺寸的指定空间范围内,将家庭厨房的功能区块高度合理化。同时,借助工业批量生产、从基础人体工程学角度布局的成套组合设施,所有重要的厨房用品触手可及,从而缩短厨房工作的操作流程,提高家庭主妇的劳动效率。
需求背景:
?20世纪20年代,由于德国发生战争,房屋短缺,迫切需要建筑师合理规划城市房屋布局。于是,法兰克福厨房项目诞生了。任务是为普通家庭设计一个厨房,这个任务必须满足两个标准:
1,经适房的厨房,厨房面积有限,但不能牺牲实用性。
2、把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越低越好。
?玛格丽特作为厨房空间改造项目的设计者,虽然作为女性有先天优势,但在设计之初,她并不知道如何烹饪。只有通过她的分析,把用户的体验放在第一位,她才能设计出如此精致高效的厨房。玛格丽特的版面设计具有科学的准确性。她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帮助女性在忙碌的生活中争取时间。就算每个设计只能节省5分钟,一年也有100多个小时。
设计思维和方法:
?首先,玛格丽特在设计之前就了解了当时女性的生活方式和体态,因为在那个时代,女性被视为家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厨房也是为她们设计的。当时战争刚结束不久,由于人手不足,很多女性除了家务负担还要在外工作,可想而知她们要争分夺秒。
?当时,玛格丽特受到泰勒的工作流程“科学管理”理论的启发,开始观察厨房中女性的身体动向,重新规划厨具的设计,以提高效率。在一个1.9 m× 3.4 m的厨房原型中,玛格丽特用秒表仔细测量了完成一些任务需要多长时间,重新绘制了有多少用户在厨房中移动,得出了最大效率预测指标图。
Ps小贴士: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什么?本书主要针对传统的经验管理,其中心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书中有一句话“只有让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规范工作环境,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玛格丽特还记录了女性使用厨房时的情况:
1,女人做饭前要把木头剁成小块,把纸从抽屉里拿出来,点上火,然后把木头放进去烧。
2.女性应该从易碎的、装饰性的和吸尘的调味品和储物罐中取出储存。
3.菜盒离炉子太远,太深,每次都要弯腰。因为里面装的是不可洗的材料,所以不干净。
4.煤炉上做饭不干净,不卫生,热,很难清理。
… ..
在了解了一些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和女性在厨房使用的痛点后,考虑到厨房的面积有限,如何利用好一个狭小的空间?玛格丽特的灵感来源于豪华列车的餐车——比如中欧班列的厨房,如何充分利用从地面到天花板的每一寸空间。
她首先决定将厨房分割成一个独立的空间,用玻璃门与其他生活区隔开,厨房才是真正的独立。玛格丽特完全跳出了禁闭思维,将厨房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在这个面积只有6㎡多一点的厨房里,没有华而不实的装饰,一切以功能性和效率为出发点。
食物准备区、水槽区、烹饪区、储藏区等更现代化的设备一应俱全,甚至还预留了熨烫衣服的区域。她的很多设计理念在当时都是很有新意的,用“颠覆”这个词来形容也不为过。
设计方案:
1)在备餐区&;水槽面积
在窗户的正前方,这是食物准备区。窗户对面有个很大的案板,足够准备饭菜了。
考虑到有些女性工作了一整天,晚上回家准备晚餐会很累,玛格丽特设计了一个高度可调的座椅,让女性可以坐着准备饭菜。
最精致的是桌子右侧的菜渣收集器。果皮菜渣直接推到这里,装满后再拿出来倒掉,省去了很多繁琐的垃圾收集步骤。
在砧板的右上方,有一个垂直放置盘子的区域。最常用的盘子放在这里,平时拿起来很方便。
是餐具收纳架,也可以当沥水架用。洗完碗就可以伸手直接摆餐具了。动线很短,几乎不用走。
2)烹饪区
过去,德国普通家庭没有煤气和电,妇女每天用油灯的微光用炉子做饭。玛格丽特将燃气灶和电灯引入厨房,彻底将女性从凌乱的环境中解放出来。
燃气灶有2-3个燃烧器,可以同时做两个以上的菜。电灯是可以移动的,做饭的时候移到煤气炉边,洗碗的时候移到水槽边。这种可移动的设计确保了厨房的充足照明。
3)存储区域
厨房虽小,储物空间充足,几乎每个角落都被精准利用。
首先是吊柜。为了节省空间,厨房吊柜不是平开门,而是推拉式设计。
吊柜的门板是玻璃而不是实木,内置物品一目了然。而且这个高度测量出来之后,女性伸手就可以够到,不用踮着脚,也不用踩小凳子。
吊柜右侧也是收纳柜,用于存放锅碗瓢盆等大件物品。与吊柜的实木搁板不同,这里的木板采用了倾斜镂空的方式设计,使得锅盖和锅可以垂直或倾斜放置,更节省空间。
铝制储物柜是另一个亮点,可以用来存放咖啡、面粉等食材和烹饪调料,有点像我们的中药柜。
每一个铝盒都不重,女人一只手就能轻松拉出。不规则形状设计,可以直接将食材和调料倒入容器中,无需使用勺子等其他工具。
4)熨烫区
这是一个可折叠熨衣板。放下来,把一端放在水槽上熨衣服。不用的时候,完全不占厨房空间。
我看到的实物成品:
结论:
之所以要把这个100年的空间设计案例放到一篇文章里,是因为这个设计思维、灵感来源和设计师本人深深吸引了我。
玛格丽特去过中国,她迷恋北京的四合院结构。当时她想证明北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园城市。她一向务实高效,对四合院和北京的欣赏似乎让她对建筑有了新的看法。
她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国大都市:视觉旅行日记》的书。在书中,她用了8页的篇幅详细描述了中国传统的单层四合院,称赞了四合院的宁静。古色古香的建筑让她想起了中世纪修道院安静的回廊,而那个安静的地方正在一步步被现代建筑遗忘。她觉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集体化了。
她叙述说,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应该思考如何在大城市的公共和私人环境中创造安静和放松的空间,尽管困难重重,否则加速的工作和交通速度可能导致居民的精神和心理崩溃,城市空间与居民的健康甚至命运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