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夏天潮湿的寒冷吗

还记得夏天潮湿的寒冷吗

2015/7/15 15:54

昨天上午在中日教学楼201上课。在医院门口买了一份红枣粥,热饮很舒服。后来发现,这杯枣粥可能是感冒的导火索。

教学楼二楼最近装修,楼道油漆很重。其实装修完这么长时间,油漆味应该没那么浓。只是这里的门窗总是关着的。打不开就不开。大概是方便管理吧...

教室也是。一进教室就抱怨空调滤网肯定有问题,吹出来的风有潮味。我当时也没在意,因为我已经来了两周了,还有两节课就要告别这个地方了。忍耐一下。但是,绝对可以肯定的是,那个空调有问题,这次发烧的病原体应该来自那里。

建议如果家里有空调,一定要经常开窗通风。如果没有空调,你就不会开窗。让空气流通,让空调的滤网充分干燥。否则夏天开制冷模式时,空调内部总是湿冷的,一关空调就变得又热又湿,容易滋生细菌。

天气仍然很热。我进了教室,满满的空调,深吸了一口气,非常清凉。但我当时就觉得有一股寒气从鼻腔直达胃里,心里嘀咕,不好不是好兆头:寒邪直。我刚才喝的枣粥,相当于脾胃里的调经药。门开着,直接把寒邪带了进来。

以前早上穿的少,空调温度低,但是没办法。过了一会儿,肚子不舒服,隐隐作痛。

中午回学校,阳光特别舒服。从来没有这么舒服过,有种“春光灿烂”的感觉。我吸收了太阳的阳气,正在驱除体内外的寒邪。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在太阳下晒一个小时,像中午两个人在操场上晒日光浴,也许我就不会感冒了。

中午吃了一颗附子理中丸,好像没什么用。下午下课后我觉得有点发烧。讨厌风寒,腹痛,喜欢热饮,浑身无力。后来,我受不了了。我跑到走廊蹲下。教室里太冷了。负责教室的老师看到我问孩子你怎么了,我说冻死了...

下课后,我回到宿舍量体温,是38.5℃...我翻出一瓶藿香正气水,里面有酒精,喝下去就开始出汗。我觉得寒邪应该解决了,可是为什么还是讨厌冷呢?后来才知道,恶寒是因为湿邪。恶寒不一定是因为寒邪的出现。我们说“有恶寒之点,就有表证之点”,这里说的是表证,而不仅仅是寒邪。不能因为“恶寒”就想当然地认为要得寒邪才能引起恶寒。对寒冷的厌恶是因为杨灿无法在肌肉表面扩散而被压抑在体内。肌表阳气不足,所以怕冷;体内阳气太多,所以热。但不一定是寒邪压制阳,风、寒、热、湿、燥火都可以。

比如这次,一开始是感冒病菌。如果只是单纯的夏天感冒引起的感冒,那么用藿香正气水是对的。但同时我体内也有湿气,湿气很重。最近几个月,我的大便很粘。在这种情况下,当体内有湿气时,寒邪就会把阳气压制在外面,阳气就会和湿气混在一起。此时不宜用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里有什么药?藿香正气大土木素,甘桔陈玲舒朴菊,瞿霞白质加姜枣可以驱除悲伤和障碍。广藿香、白芷;半夏曲、陈皮、茯苓、白术;桔梗、厚朴、大腹皮;生姜、大枣、甘草。不同的制剂效果不同。如果是药丸或药片的话,速度较慢,威力较大,可以作为夏季祛湿的保健品。只要大便粘稠,有舌苔,就可以吃一点。如果是藿香正气水加酒精,解表散寒效果更好。如果是夏天外感风寒,比如吹空调淋雨,或者内伤,比如喝冰水,吃雪糕,吃海鲜,用藿香正气水比较合适。加酒助阳,发散之力更强。

但是像我这种体内有湿气的人是不适合喝酒的。因为湿邪和阳气交织在一起,不容易发散,甚至阳气越发散,体温越高。同时酒本身湿热,有助于体内的湿,求同神。如果当时喝了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我的体温可能会从38.5℃降下来。

但是,喝了之后才知道体内湿气这么重,体温升高。所以喝就喝,发烧就发烧。虽然都是38.5℃,但是发烧的原因不一样。

你看,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服用藿香正气水后五六分钟而已。所以这种热病传播得多快啊!

研究针灸的大神被我请来给我扎针。我问了我的病情,摸了我的脉,说感冒就是火,开始给我扎针。他的手完全按照灵枢里的“右主推,左执而御,怒而去”。凡会用针者,必先切脉,可按气之剧治。"还有《伤寒论》,说"看脉象,知其错,以证治之。”“必须是先切脉,同时再感受脉象的变化,才能知道自己的疗效。这太神奇了。

他先刺了我的脊柱和双侧曲池退烧,效果还不错。这时候,我又出了一身汗。“热则致病”,他在缝纫时总是用极快的方法,比如快速提捻,快速拔针,根本不留针。大椎是三阳经和督脉的交汇处。针刺大椎穴可以直接释放困在阳经中的气。没有阳气的郁结,自然不会发热。所以刺大椎相当于服麻黄。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关节点。阳明经是气血充盈的经络,所以泻阳明相当于服承气汤。他得知我前几天睡得晚,正气不足。而且脉象确实印证了这一点,所以我补了双侧足三里。

他一手拿针,一手把脉,时刻关注着脉象的变化。过了一会儿,我看烧没什么迹象,就补了外关穴和合谷穴。常用曲池、外关、合谷,“开三阳”相当于加强了曲池的功效。但是,合谷一扎进针,我就突然觉得头晕,好像蹲了很久,突然站了起来。我不知道,我觉得头晕。他说赶紧躺下,拿合谷针扎内关。原来,是阳泻得太快,导致了阳的衰竭。躺下就好。这也和我正气不足有关。

我说我现在的症状是肌肉无力,关节痛,头晕,骨蒸。典型的湿热证。我问他要不要吃九味羌活。但后来才知道,湿邪用九味羌活汤是对的,但一定是寒湿,我是湿热!《苏文阴杨颖象大论》中说,善于诊断的人要看色、看脉,先不说阴阳。我真的累坏了。

他也以为是湿热束,就把前面的针都脱了,加了银陵泉祛湿。我说我觉得胃不舒服,有点恶心,还拉肚子。他捅了我的中间和舒天的两边。他说要和东哥出去吃个饭什么的。记不清楚了。他说先把针留下。我答应着,睡着了。后来我才知道,他离开这几针后,力气大了很多。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回来给我拔了针。感觉到了,但是感觉发热,其他症状不明显。肌肉酸痛的症状没有了,肚子也没有硬邦邦的感觉,头也不疼了,头脑也清楚了,精神饱满了,说话也有力了。我完全不像一个38.5℃的人,甚至还有心交朋友寻求安慰。回想起来,那是热度扰乱心神后的兴奋。你不必神志不清或神志不清成为一个热门的分心。如果完全不压抑自己的情绪,发烧很轻的时候就会神志不清。比如婴幼儿,所有的哭闹都是肝郁气滞,所有的多动都是热扰心神,身体和情绪高度统一。对于有自制力的成年人来说,热扰心神的症状没有那么严重,但仔细观察余味或多或少是有的,只是我们换了一种表达方式。

看到我精神很好,他建议我先睡一会儿,如果饿了就吃点东西。我说没胃口,就先睡了。

睡觉前,一个同学来看我。刚开始没觉得有多热,摸了一段时间,渐渐感觉到热出来了。这也是湿热的典型表现,有热,但热的外面蒙了一层湿,透不进去,闷在里面。我又量了一下体温,还是38.5℃。

我睡到晚上八点,还是38.5℃。虽然我发烧了,还在流汗,但我不渴,也没有喝水的欲望。这是因为体内充满了湿气。

我不饿,但是我想吃东西。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不饿,但是我想吃。我不饿,因为我处于发烧状态,被湿邪所困,无法运化。我当然不想吃东西增加脾胃负担。但是我想吃,这是一种直觉。我知道吃东西对我的康复有好处。什么时候吃点东西是每个人的直觉,不然为什么在饭桌上总说“至少尝尝没吃过的东西”呢?因为只要你尝过,你的潜意识就会记录下这个东西的功效,不一定随时指导你去做某件事。神农不尝百草,不知药之功效。

于是喝了一碗热玉米粥。我想要小米粥,但是卖完了。喝到一半,忍不住去厕所排便。我心里知道,好事。胃气回来,驱邪送出国。果然大便颜色是黑色的,质地粘稠,表面像果冻一样油。这不是屎,这只是一种潮湿浑浊的邪气!

回来继续喝粥,喝几口就上厕所。再喝粥,然后上厕所。最后一次,大便量少。回来后喝了半瓶清开灵,刚喝完,感觉有点发烧。取一个温度,38.65438±0℃。正好大神回来看我,我跟他描述了一下情况。他说应该不是清开灵的作用。他刚喝完清开灵5分钟没到,不会这么快生效。应该是那些大便的作用,把湿热之邪排出了肠道。

刚说完,我打了个喷嚏。我们眼前一亮,好事,肾气回来了。这个喷嚏不是吹的,而是肾气被激发了,人体的主动防御机制被调动起来了,从恶性循环变成了良性循环。这个时候,即使不吃药,也能睡个好觉。

然后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躺到床上,肚子里就咕噜一声,跑去上厕所;不躺下就不上厕所,单纯站着就不上厕所。我还没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跑厕所前一定要躺下?

对了,喝了清开灵后十多分钟胃里有点不舒服。这是我所期望的。因为清开灵毕竟太寒,一方面伤胃,一方面伤脾阳,会助长湿邪。所以,湿热病不能一味清热。

后来每次大便量越来越少,我就有点焦虑:我还在发烧,体内还有邪气。我为什么不拉呢?然后我就憋不住了,就着半袋加味保和丸吃了点防风童生丸。我以为不是完全对症,但这是我的全部。现在看来,这两种药是不应该服用的。防风童生大黄硝、荆芥麻黄乔治芍药、甘菊芎归膏滑石、薄荷芩芩都是宽和的,表里攻邪热强,外溃毒总能消。防风、麻黄、荆芥、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滑石、栀子、连翘、薄荷、桔梗、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和甘草。防风促圣对应的病机是表里皆实,表里为邪,有解表祛邪之药。其实胃肠道里是有真邪的,指的是能拉出来的真邪。毕竟里面有大黄芒硝。

之所以选择防风促圣,是看中了它的通便作用。但是我错在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已经把自己拉干净了!我刚喝的粥都被拔光了。而且我们的粥已经吃完了,再买也来不及了。所以只能看着药在里面空转。第二天才知道,其实挺受伤的。因为泻药和保和丸都是行气的药,行气也耗气,更别说空转了。医学对人体的作用是“有病就患,没病就患”。因此,这一次,童生并没有卸下致病因素,而只是伤害了自己的仁义。

此外还有散寒之药,麻黄、荆芥、防风,温散。这些药物不是我想要的。前面解释过了,湿热已经结合在一起了,不容易散。欲散,必先祛湿。没有被湿邪包裹,热邪不用吃药就能自行散去。但当时没办法,没有别的药,只能随身带着。果然,吃了之后,不到5分钟体温就上去了,就像刚喝完藿香正气水一样。我量了一下体温,是38.5℃。其实我知道我的体温会再次升高,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吃药后我喝了很多水。服用大黄芒硝后一定要多喝水。因为芒硝Na2SO4需要溶于水才能生效。可以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使更多的体液渗出肠道,这一点学过高中化学的同学都能很好的理解。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也没出来。我刚刚意识到它可能被清洗了。于是向同学要了一些吐司面包和馒头片,吃了之后精神好多了。而且越来越容易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太晚了,已经晚上十一点了。所以最后没拔。到了晚上,所有的脏腑都休息了。我之前拔不出来是因为肚子里没饭吃,饿得脾胃气虚,肠胃虚弱,不舒服。吃完了还是拔不出来,因为虽然加了一点气,还是不够。而且晚上还要让五脏六腑休息,很难再调动起来。一般早上抢厕所,晚上睡觉前怎么解手?

挣扎是没有用的,所以我睡着了。如果你发烧了,你就发烧了。热量只是停留在里面,慢慢消散。不是说不能分散。整晚给他,不给我彻底。

关于排便我想补充一点。吃了玉米糊不代表拉了玉米糊。老鼠的肠子好直啊!我醒后能通过大便驱邪,靠的是两点:我吃的食物转化的外感之气,还有舒天足三里三针的后遗症,都是内生之气,两者缺一不可。至于我拉出来的是已经在肠子里的大便,而不是刚喝的粥。

中医的精气和人体内胃肠道的菌群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大便情况的变化可以很好的预示人体的状况。

第二天...

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就醒了。还没到七点。检查枕头的温度。是37.1℃。基本正常,所以还有一点余热。出去走走就全没了。

就一点点,我被车碾过了。早上半个多小时跑了三次。不喜冷不喜热。胃里有一种下坠的感觉,每次大便都不多。质地不粘,颜色发黄,没有味道。我一看,是黄色的,脾脏的本来面目就出来了。看来我不能再用攻击了。得回去补上。我给自己吃了一袋沈凌白术丸和半袋补中益气丸。我的腹泻是典型的脾虚泄泻。如果跌倒的感觉不明显,就不用加补中益气丸了。不过因为昨天吃了防风童生,大黄有很强的降逆作用,所以加了补中益气提一下。过了半天,基本就好了。

这次感冒持续了24小时,基本治愈,没有留下咳嗽、鼻炎等疑难伴随症状。后续精神体力,要恢复到感冒前的状态,需要多吃多睡,慢慢培养。

总结一下。

这次感冒来得更急。从我描述的过程可以看出,变化的速度非常快,从冷到热,从热到湿,短短几分钟;你吃的药,不管吃的对不对,只要几分钟就有效果。所以中药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真的就像打棒球一样。瞄准后,挥棒让邪灵进去出来!

针灸的效果真的很好,比吃药好多了。一方面是我用药不当,任何中成药总是不完美的。总有几种药是不想要的,难免会有不想要的结果。我这个感冒吃的药基本没啥效果,净拖。

记得高二那年冬天我感冒了。早上醒来发现不对劲。我发烧了,很严重。我一天吃了三次药,每次吃药病情都会有变化,所以每次吃的药方向都不一样。我就是这样实时监控自己,配合精准打击,一棍子打退来势汹汹的寒流。晚上,什么都没发生。

以前,病人看病时中医可以陪着。现在病人都住院了。过去,医生可以呆在病人家里,以便随时观察病情,调整药物治疗。疾病来得越急,就越快被赶出来。当然,前提是需要更细微的调整或预测。如果能更准确的诊断和用药,就不需要轻易调整了。就是因为诊断和用药的偏差,才需要后续的调整。

针灸的效果真的很好。这是我第n次感受到针灸的神奇。上次头疼扎脚,一秒就不疼了,真的只有一秒!

在这个感冒的过程中,针灸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存在矫枉过正和负面作用的问题。吃药的时候“人患无病”,针灸不会。穴位的作用是双向调节,是自我调节。你的身体知道你想要什么。就像国家的财政部长什么都知道,但是他睡着了或者迷路了。针灸就是唤醒他或者引导他回到正道,然后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就是针灸的魅力!

在朋友圈看到学弟学妹发状态,说多么渴望空调。我心里感叹:年轻真好!

其实我很反感空调和暖气。天热不热,天冷不冷,就像该起床的时候不起床,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就像太阳该升起的时候不升起,该落下的时候不落下,就像人在生活中该奋斗的时候太懒,该养老的时候瞎折腾...迟早会出事的。

7月17,两天后,我再次来到201教室,开了空调,还是一股潮湿的味道,肚子又有点难受。

这是最后一次来到这个教室...

同学们,保重!

最后做个小广告。

我的中医水平其实很低,但是在古代中医社会里成长了很多。希望北医有中医梦想的同学可以来古中医药学会听一堂课。如果他们觉得他们对你感兴趣,他们就会留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

如果你曾经对着天地或者自己的内心发誓要成为一个纯粹纯粹的中医,那么古中医社一定是你无怨无悔的选择。

(并不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自动忽略最后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