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炒脐带简介
2.总结以砂炒脐带为脐带的加工品。脐带加工在明代已经有了。参见《觉醒第一》和《翟广笔记》。脐带是新生婴儿的干脐带[1]。脐带味甘咸,性温,入心、肺、肝、肾经。具有补肾纳气、益气血、敛汗的作用,可治疗体虚乏力、气血不足、肾虚气喘咳嗽、盗汗等[2]。砂炒后变脆,易粉碎,配制方便,服用可除臭[1]。用于体虚,气血不足,肾虚,气喘咳嗽[1]。脐带粉(砂炒脐带)为淡黄色或浅棕色细粉[1]。
3砂炒脐带的加工方法明代就有了瓦上烘制的方法(《咸兴扎光笔记》)【1】。
清代有制炭法(抓精神草药)和煅烧法(本冯静元)[1]。
现在主要的加工方式是砂炒【1】。
脐带切片、脐带段:取干净脐带,洗净,用湿纸包好,放入火中,文火煨至软,或文火焙干,切片或分段,晾干[1]。
砂炒脐带的加工方法:将干净的沙子放入热锅中,用猛火加热至柔韧状态时,将脐带片或段放入其中翻炒,至起泡酥脆时取出,捞出沙子,放凉,研成细粉【1】。
4砂炒脐带的特征脐带呈片状或节段状,淡黄色或淡褐色,切面有三个小洞,坚韧,略带腥味[1]。
脐带粉为淡黄色或浅棕色粉末[1]。
5.脐带的性质和味道归结于“中药炮制”。脐带味甘、咸、温[1]。心、肺、肝、肾经【1】。
中医大辞典:脐带味甘、咸、温[2]。入肝、肾、肺经[2]。
中医字典:味甘咸,性温。
全国中草药收藏:微咸,性温。
中药:甘、咸、温;进入心脏、肺部和肾脏。
本草:“味甘咸,性温,无毒。”
医林编译:“甘、苦、咸、温。”
本草回春:“入心、肝、肺。”
6脐带的功效与主治《中医大辞典》:脐带具有益肾、纳气、益气血、敛汗的功能[2]。治疗神疲乏力、气血不足、肾虚气喘咳嗽、盗汗等[2]。
中医大辞典:脐带有补肾纳气的功效,可治体虚、气血不足、肾虚、气喘、咳嗽。
中药:脐带有益肾纳气的作用。治肾虚,气喘,乏力,虚弱,气血不足,盗汗,慢性疟疾。
全国中草药收藏:脐带具有滋肾益气、平喘止咳、敛汗止疟的功效。主治:体虚、胎毒、脐疮等症。
中药炮制:砂炒脐带用于体虚,气血不足,肾虚,气喘咳嗽[1]。如坎丹(古方选注)【1】用于治疗气血不足、毛发劳损、不孕不育等。
《本草纲目》:“治疟,烧成灰,饮之。”
《本草纲目》:“解胎毒。敷肚脐疮。”
《本草纲目》:“补肾,解胎毒,消痘。”
《本草宣彤》:“养血。”
《新人参饮片》:“治虚劳,滋肾益气,平喘止咳,止汗止汗。”
7砂炒脐带的加工效果脐带坚韧有腥味[1]。
砂炒后变脆,易粉碎,配制方便,服用可除臭[1]。用于体虚,气血不足,肾虚,气喘咳嗽[1]。如坎丹(古方选注)【1】用于治疗气血不足、毛发劳损、不孕不育等。
8沙炸脐带的存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