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子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亚麻子的别名 7 来源及产地 8 植物形态 9 采制 10 性状 11 性味归经 12 功能主治 13 化学成分 14 亚麻子的药理作用 15 亚麻子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15.2 来源 15.3 性状 15.4 鉴别 15.5 含量测定 15.5.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5.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5.5.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5.5.4 测定法 15.6 亚麻子饮片 15.6.1 炮制 15.6.2 性味与归经 15.6.3 功能与主治 15.6.4 用法与用量 15.6.5 注意 15.6.6 贮藏 15.7 出处 1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亚麻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亚麻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亚麻子 1 拼音
yà má zǐ
2 英文参考flaxseed [朗道汉英字典]
linseed [朗道汉英字典]
mon flax see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men Lin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insee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亚麻子
亚麻子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1]。又称"胡麻子"。亚麻科植物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 的干燥成熟种子[2]。
《中华人民***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Semen Lin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linseed(《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亚麻子的别名胡麻子、壁虱胡麻、亚麻仁[1]。
7 来源及产地亚麻科植物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的种子[1]。主产内蒙古及东北地区[1]。
8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7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cm,宽1.5~2.5cm,先端锐尖,全缘,无柄。花萼片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纤毛;花瓣蓝色或白色;雄蕊5,退化雄蕊5;子房5室,花柱分离,柱头棒状。蒴果球形,直径约7mm,顶端5瓣裂。种子10。花期5~6月,果期6~9月。
9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物,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10 性状种子扁平卵圆形,长4~7mm,宽2~3mm。表面红棕色或灰褐色,平滑而有光泽,一端钝圆,另端尖而略偏斜。种脐位于尖端凹陷处,种脊位于一侧的边缘。种皮薄脆,胚乳膜质,棕色,子叶黄白色,富油性。嚼之有豆腥味。
11 性味归经甘,微温[1]。入胃、大肠经[1]。
性平,味甘。
12 功能主治功在祛风,解毒,润燥,杀虫[1]。
1.治麻风,眩晕,肠燥便秘,肺痈咳吐脓血,脂溢性脱发[1]。煎服:4.5~9g;或入丸剂[1]。
2.治疮癣湿疹,皮肤瘙痒[1]。内服并煎水熏洗患处[1]。
13 化学成分种子脂肪油即亚麻油,主要成分为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等的甘油酯,有轻泻作用,还含黏液质、蛋白质、糖、有机酸和少量的亚麻苦苷[1]。尚含阿魏酸廿烷基酯[1]。
含脂肪油,油中主为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及棕榈酸、硬脂酸等甘油酯;另含阿魏酸二十烷基酯(eicosylferulate)、亚麻苦甙(linamarin)等。
14 亚麻子的药理作用种子可用于局部炎症,亚麻苷可产生氢氰酸,亚麻油可预防高脂血症或动脉硬化[1]。
15 亚麻子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亚麻子
Yamazi
LINI SEMEN
15.2 来源本品为亚麻科植物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15.3 性状本品呈扁平卵圆形,一端钝圆,另端尖而略偏斜,长4~6mm,宽2~3mm。表面红棕色或灰褐色,平滑有光泽,种脐位于尖端的凹人处;种脊浅棕色,位于一侧边缘。种皮薄,胚乳棕色,薄膜状;子叶2,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嚼之有豆腥味。
15.4 鉴别(1)取本品少量,加温水浸泡后,表皮黏液层膨胀而成一透明黏液膜,包围整个种子。
(2)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较大,类长方形,壁含黏液质,遇水膨胀显层纹,外面有角质层。下皮为1~5列薄壁细胞,壁稍厚。纤维层为1列排列紧密的纤维细胞,略径向延长,直径3~5μm,壁厚,木化,胞腔较窄,层纹隐约可见。颓废层细胞不明显。色素层为一层扁平薄壁细胞,内含棕红色物质。胚乳及子叶细胞多角形,内含脂肪油及糊粉粒。糊粉粒直径7~14μm,含拟晶体及拟球体1~2个。
(3)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水少许,试管中悬挂一条浸有10%碳酸钠溶液的三硝基苯酚试纸,塞紧(试纸勿接触粉末和管壁),置热水浴中3~5分钟,试纸显砖红色。
15.5 含量测定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ⅥE)测定。
15.5.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聚乙二醇20000(PEG20M)毛细管柱(柱长为30m,内径为0.32mm,膜厚度为0.5μm);柱温:190℃;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50℃;分流比为25:1。理论板数按a亚麻酸甲酯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0。
15.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亚油酸对照品、a亚麻酸对照品各150m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三氟化硼的甲醇溶液1ml,置60℃水浴中加热15分钟,取出,放冷。各精密加入正辛烷10ml,充分振摇,再加饱和氯化钠溶液15ml。分别精密吸取亚油酸正辛烷和旷亚麻酸正辛烷液1ml,置5ml量瓶中,加正辛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15.5.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碎(过二号筛)约30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入石油醚(60~90℃)200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滤过,滤渣再用石油醚(60~90℃)150ml,重复处理1次,合并滤液,减压回收溶剂得脂肪油。取脂肪油70m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入0.5mol/l。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1ml,置60℃水浴中加热30分钟,取出,放冷,再加入10%三氟化硼的甲醇溶液1ml,置60℃水浴中加热15分钟,取出,放冷。精密加入正辛烷5ml,充分振摇,加饱和氯化钠溶液20ml,取正辛烷液,滤过,取续滤液,即得(4小时内测定)。
15.5.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亚油酸(C18H3202)和a亚麻酸(C18H3002)的总量不得少于13.0%。
15.6 亚麻子饮片 15.6.1 炮制除去杂质,生用捣碎或炒研。
15.6.2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肺、肝、大肠经。
15.6.3 功能与主治润燥通便,养血祛风。用于肠燥便秘,皮肤干燥,瘙痒,脱发。
15.6.4 用法与用量9~15g。
15.6.5 注意大便滑泻者禁用。
15.6.6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15.7 出处